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自由——人的自我选择
从某个角度来说,世界的人分为四种:信神也信命,信神但不信命,不信神却信命,既不信神也不信命。 前两者为数众多。基督教徒独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穆斯林占四分之一,剩下中小型教派又占近三分之一。全世界的无神论者大多集中在中国,然而中国也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坚定的无神论者少之又少。后两者,信命的又居多,总体来说第四者可谓是“孤家寡人”。 然则我便是一个“孤家寡人”——坚定的无神和无命运论者。在我看来,信神

中国释说·声闻思想总论
声闻菩提释家思想实证之内涵即是一切生灭之法。生灭法皆是可见之法,皆是有相之法,譬如日月星辰,山岳江海,万物生灵。   释家思想之中,所说“一切法”者即特指一切生灭法,而不含摄不生不灭法,即不含摄涅槃如来藏,此是由于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法性相异。由于声闻菩提之释家思想实证内涵不含摄不生不灭法涅槃如来藏,而是“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故声闻菩提之总相所指即是生灭法本身所具之特性。   何谓生灭法本身所具

变了味的相声
晚上睡不着,突然想找些相声来听。打开喜马拉雅,输入“相声”两个字。不是郭德纲或者德云社的相声,便是陕西人苗阜王声的青曲社。那些我熟知的相声名家的名字却一个也没有在里面。 我恍悟了。于是输入“传统相声”,那些本该出现的名字才出现。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姜昆……那些曾经带给我无数欢声笑语,给我苦闷的童年添一抹欢乐的色彩的名家们,大多早已作古。辈分小的马季先生06年走了,姜昆倒还在,只是不大

三十六计胜战计之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我把它理解为:“人在自认为防备很周全的时候,就越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观念;习以为常的事物就不会对它产生怀疑的念头,秘密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情中,它和公开的事物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当公开的事物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往往会隐藏着非常隐蔽的诡计。” 这就是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计名出自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

最后的随笔(我与生活)
午后狂欢,黄昏祈祷。夜临即死,黎明重生。 ——题记 夜就要来了,因为我开始对什么都心灰意冷。从事物的里面,能够看到泛黄的终结的色彩,令我想起早前写过的:夜临即死。 秋的气息越来越浓,我却恍惚还似乎在《春谬》里的。不过再要仔细想想,夏天倒也漫长地度过。走在人生的路上,总要停下来察看身旁的风景,美都是细节的,便常常忘掉了时间。我的时间似乎是从指间溜过了,毕竟他人一分一秒地度过,充实便满足,空虚却不

中国释说·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下)
  譬如无色界四空定之修证,先证空无边处,即谓心能觉知十方,既然心能觉知十方,则代表意识心仍在,我慢亦会存在,故而应舍,否则无法转进;舍后转进识无边处,即谓过去之识种无边、现在之识种无边、未来之识种无边,既然可觉知过去、现在、未来之识种无边,则意识觉知心依然存在,我慢依然存在,故而应舍,否则无法转进;舍后转进无所有处,即谓能知其处一无所有,可知一无所有,仍然是有知,非是不知,此依然不寂静,故而

中国释说·三缚结
  三缚结者,是谓三种烦恼。释家思想之中,何谓烦恼?凡障碍众生出离三界生死之障碍者皆谓之烦恼。   众生约有六种根本烦恼,谓“贪、嗔、痴、疑、慢、恶见”。此六种根本烦恼之恶见者约有五种,谓“我见、边见(断、常二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   何谓缚结?缚、结是为烦恼之两大特性:“缚”者,谓“烦恼令诸善行不随所欲”;“结”者,谓“烦恼能和合诸苦”。   三缚结者,是谓三种恶见烦恼,谓“我见

第三章 从“最高意识”到“第八意识”(...
当我们提出“最高意识”的假定之后,似乎只是对“意识的尽头”进行了具体化的体系构建,并提出“意识的尽头”即是“最高意识”。但“最高意识”的假定的意义绝非如此。 “最高意识”的假定提供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最高意识”虽为“意识”的一种体现,但却无有自性。“最高意识”本身不生不灭,但其所含藏的“意识种”确是有生有灭的。更为进一步的说法即是,“宇宙生命本源”是“最高意识”本身,而断然不包括

中国释说·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上)
声闻菩提之初果与二果,亦谓声闻菩提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法门、以八正道为实践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之虚妄后断三缚结而成就初果须陀洹。初果须陀洹于人间舍寿后,即可在欲界人天之间七次往返,而得究竟解脱。初果人薄贪嗔痴,则成二果斯陀含,如是舍寿后,于欲界人间一次往返,而得究竟解脱。   二果斯陀含人思维迈向三果之法,思维之结果即是需断五下分结,亦即断贪、嗔、我见(身见)、疑见、戒禁取

中国释说·果德(中)
行者通达如是大乘法无我,同时依止于般若实相慧,通达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以及七种性自性,亦通达人无我、法无我。于如是福德与智慧资粮具足之因缘下,勇发十无尽愿而入于初地,此时行者即从见道位进入修道位。 行者于初地时有能力证无余涅槃,因为行者已然断除烦恼障之现行,而不取证无余涅槃,故意留一分思惑;因为行者勇发十无尽愿,因此留惑润生令自己世世能行行者道、饶益有情、不舍有情、不舍佛菩提道;同时地地增上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昏君造冤臣
在中国南宋史上,秦桧迫害名将岳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在笔者心中,奸相秦桧也罢,名将岳飞也好,其无疑都是忠于皇帝赵构的;不同的是,秦桧以“和”忠,岳飞以“战”忠。那么,秦桧与岳飞两位政治主张不一致的臣子,就看谁能正中皇帝的下怀,站错了队,自然迟早照打不误。   宋代诗人林升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所述之昏君即是南宋开国之君赵构。其在位期间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最年轻权臣
  权臣一词,指有权势之臣,专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在历史上,权臣层出不穷,如霍光、曹操等,大名鼎鼎。一般来说,权臣在官场历练多年,具有很强的政治手段,经验丰富,年龄一般都较长。可是在南北朝北齐时期,曾出现过一个权臣,名叫高俨,他十几岁时就专横朝野,后来政变夺权失败,死时也只有十四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权臣。   高俨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齐后主高纬的弟弟。高俨自小非常聪慧,个性狡黠,很得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双雄遭子杀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有两位奸雄般的割据势力,一是安禄山,二是史思明。这两位奸雄手握雄兵,唐朝拿他们没有办法,可他们却无一例外都被自己的篡权夺位的儿子杀害,真是上行下效,何其悲哀。   安禄山大家都很熟悉,可这史思明是为何人呢?史思明其实和安禄山一样,都是唐朝的军阀,后成为叛军,并且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还是同乡。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武庙“祖孙档”
武庙是古代为了表彰和祭奠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唐玄宗时首建,经唐德宗、宋徽宗时,武庙之将由原来的11位终于形成了最终72名将大名单。在这古今万里挑一的72人名单,居然出现了一对祖孙档。他们便是爷爷王猛和孙子王镇恶,两位东晋时期的勇将,爷爷功盖诸葛亮,孙子武赛关云长。   王猛身负大才,本隐居山中,后前秦贵族苻坚慕名前来请他出山,王猛见苻坚是个贤明之主,就决定跟随苻坚。苻坚也将王猛当做自己的军事

第八意识思想简论·序言
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会在这儿?现在为什么现在?我到底从哪里来?我若死后还会不会有我?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想问你这些问题你是否曾经想过?我想过!我现在依然还在想!其实这些问题你们也想过,只是或者你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年纪太小,现在忘记了;又或者这个问题只是曾经在你脑海中闪过而已;当然你也可能如我一样,一直对这些问题放心不下,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人,甚至说没有一两个人如此。 那么你

中国释说·四圣谛(下)
由于声闻人不知也不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故以上“苦集圣谛”之认知为声闻人之认知,而非菩萨之认知。菩萨由于修学大乘佛菩提道,即使未亲证如来藏,却知有如来藏,了知如来藏运作之理。故菩萨认知之“苦集圣谛”应是:诸苦之根源来自众生对于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之贪爱,而由于众生对于五阴之贪爱牢不可拔,故众生之法界实相心即会依持众生之对五阴之贪爱而为众生继续出生五阴。此谓之“苦集圣谛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荒诞父子君
  宋孝武帝刘骏与他的儿子刘子业分被是南朝宋第五、六位皇帝。可这两位君王在位期间,贪图享乐,荒淫腐败,不理朝事,致使朝纲混乱,官风日败,刘宋王朝也从此彻底走向衰落。纵观真个中华历史,此父子可谓空前绝后的一对“荒诞君王”。   刘骏即帝位后,史称孝武帝,尊母亲路氏为皇太后,册妃王宪嫄为皇后。当时刘骏二十四岁,膂力强健,而且十分好色。无论亲疏贵贱的女子,只要有几分姿色,刘骏就召入宫里御幸。路太后住在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北魏女皇帝
要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武则天,而是我们今天的这位北魏女皇帝,她就是北魏殇帝,即元姑娘。之所以历史并不承认其为女皇帝,是因为此女皇登基之时方是一个婴儿,无法掌权,并且不久后就被杀害。 元氏,本姓拓跋氏,女,是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她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之一潘充华的女儿,是孝明帝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骨肉。出生后因时局危险,所以她的祖母即为临朝称制的皇太后胡氏对外宣称潘充

中国释说·涅槃(中)
行者于七住位证得阿赖耶识心体后,即能证得阿赖耶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所得智慧称为本觉智,又称为根本无分别智。 所谓之“根本”,即谓阿赖耶识乃是五蕴之根本、出生五蕴之根本、五蕴空相之根本。因为阿赖耶识本身与所生之五阴十八界和合而呈现般若空,般若空即是五蕴空相之根本。 而所谓之“无分别”,即谓阿赖耶识出生六识觉知心,六识觉知心藉由五根触五尘现起而分别六尘境界,而六识心恒于六尘境界中见闻觉知,恒于六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上官女丞相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政治家,她虽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伴随武则天身边三十载,深受信任,被誉为“巾帼丞相”。   上官婉儿出生名门,乃是西汉上官桀之后,祖父为唐朝著名文人,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麟德元年,其祖父上官仪因得罪武则天而被污蔑,遭来杀身之祸,父亲和祖父被杀,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没入掖庭,一夜之间本该是相府大小姐的上官婉儿成为了身份卑微的官婢

共有 953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477 页   当前第 424 页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