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声闻人不知也不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故以上“苦集圣谛”之认知为声闻人之认知,而非菩萨之认知。菩萨由于修学大乘佛菩提道,即使未亲证如来藏,却知有如来藏,了知如来藏运作之理。故菩萨认知之“苦集圣谛”应是:诸苦之根源来自众生对于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之贪爱,而由于众生对于五阴之贪爱牢不可拔,故众生之法界实相心即会依持众生之对五阴之贪爱而为众生继续出生五阴。此谓之“苦集圣谛”。
“病因”已明,全在“病方”,此谓之“苦集灭圣谛”。“苦集灭圣谛”就是要再行观察五阴,观察五受阴之时,能够观察到五阴本身之祸患。因为只要有色身之存在,有色之存在,就一定病、老、死。精神亦是如此,只要有受、想、行、识,有精神存在之后,最终总是要归于坏灭,总是要有苦之产生。
因此于“苦集灭圣谛”之中,需得探讨五阴之过失、忧患,最终将五阴之贪爱完全灭掉。灭掉五阴贪爱后,就不再会因致苦五阴之出现,而再生诸苦,此谓之解脱于三界六道。
声闻人了知这些道理后,将产生诸苦之根源五阴身灭掉,就不会有未来世五阴身出现,不仅不会再轮回生死,而且不会有种种苦出现。而能了知如何将诸苦之根源——五阴身灭掉,谓之“苦集灭圣谛”。
虽声闻人可将五阴之贪爱灭除,最终使五阴不再出生,然五阴灭除不再出生后,并非变成空无,而是定然还有一涅槃如来藏之不生法存在,使得一切因果能够存在,譬如初果人能够证得初果时,最后能够解脱于生死,要经过七返人天方能解脱生死,因此依然需要有一涅槃本际作为背后之依持。
既然声闻人了知要将五阴身灭掉,方能断除诸苦之根源。而这当然要有方法,那便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四念处(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法念处观法无我)等法,让众生可以断结、证果、入无余涅槃,此名为“苦集灭道圣谛”。
虽说“苦集灭圣谛”已找寻到断除生死烦恼之“病方”,然而声闻人并非皆可直取无余涅槃而灭除五阴身,以求解脱生死轮回。多有声闻人于一生之内未达到俱解脱阿罗汉与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之修证,故无力取证无余涅槃,依然需要于人间继续生活,依然要继续修证声闻菩提,从而依着“八正道”过“不哭不乐”之“中道”生活。此为对治诸苦之“药材”,是为“苦集灭道圣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