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通达如是大乘法无我,同时依止于般若实相慧,通达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以及七种性自性,亦通达人无我、法无我。于如是福德与智慧资粮具足之因缘下,勇发十无尽愿而入于初地,此时行者即从见道位进入修道位。
行者于初地时有能力证无余涅槃,因为行者已然断除烦恼障之现行,而不取证无余涅槃,故意留一分思惑;因为行者勇发十无尽愿,因此留惑润生令自己世世能行行者道、饶益有情、不舍有情、不舍佛菩提道;同时地地增上,于地地增上中证一分道种智,除一分所知障,于六地时能证得灭尽定,成为大乘之俱解脱无学。再于七地时断除故意保留之一分思惑,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能够于念念随入灭尽定。
此时七地行者所证之解脱不同于二乘所证之解脱。因为二乘所断只是烦恼障之现行,而七地满心行者此时断尽烦恼障之现行以及烦恼障之习气种子,同时七地行者能破除七分所知障,而由于道种智之智慧,而能念念随入灭尽定。而二乘证得俱解脱之阿罗汉亦需依禅定之次第,从初禅乃至四禅之四空定次第转进而能入于灭尽定,因此七地行者能念念随入灭尽定,所证之解脱不同于二乘所证之解脱。
七地行者此时除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外,亦能证得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再于八地时成就于相于土自在之功德,于九地时成就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于十地时成为受职行者。
所谓受职行者即是成为法王太子,法王即谓“佛”,亦即受职行者即将绍继佛位。因为十地满心行者已然具足圆满修成十度波罗蜜多,而于等觉位时百劫修相好,整整一百劫中每一世所获得之五蕴身以及世间资财,皆为饶益有情;无有一时不是舍身时,无有一处不是舍身处,因此能成就如是大布施福德,以如是大布施福德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功德。于妙觉位时能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而成就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之无住处涅槃,亦即大般涅槃。
此时妙觉行者圆满一切种智之修证而四智圆明:第六识(意识)←→妙观察智:第七识(末那)←→平等性智;第八识(如来藏)←→大圆镜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成所作智。
此四智慧乃是依止于如来藏无漏无为之真如法性修证而成,因此能够利乐有情,无有止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即谓行者所证之法、所依止之法乃是依止于无有一法能够超越而能够出生一切法之如来藏。因为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出生,而不能超越如来藏,因此如来藏是无上之法。
依止于如来藏无上之法,妙觉行者能够了知此无上之法所含藏之一切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法皆能究竟了知、究竟现观、究竟觉悟,故称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亦即谓已经于佛法中无有一法不知,没有一法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