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有两位奸雄般的割据势力,一是安禄山,二是史思明。这两位奸雄手握雄兵,唐朝拿他们没有办法,可他们却无一例外都被自己的篡权夺位的儿子杀害,真是上行下效,何其悲哀。
安禄山大家都很熟悉,可这史思明是为何人呢?史思明其实和安禄山一样,都是唐朝的军阀,后成为叛军,并且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还是同乡。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两人同时被唐朝政府封为捉生将。而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最有名的事件就是,这两人是安史之乱的祸首。
唐宣宗统治的后期,因为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宠臣,使生活腐败,锐意开发边疆,导致外重内轻,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755年,史思明与安禄山一起,诈称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南下反唐,很快席卷河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造反后,史思明一军为先锋,开始所向皆捷,攻陷各个郡。
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长年长疮疖,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这时完全失明,并且全身长满块状毒疮。他由于病痛更加暴躁烦乱,动辄使用刑罚,连身为谋主的大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严庄于是日夜伺机干掉安禄山。他让安庆绪站在门外,自己握着刀带着阉人李猪儿一起走进安禄山的营帐,李猪儿挥起大刀砍安禄山的腹部。
安禄山双目失明,床头经常挂着一把刀,等他发觉刺客时已经难得起身,床头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摇着帐幔大喊道:“这人是我的家贼呀!”喊罢就断气了。于是在床下挖了一个好几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着安禄山的尸体埋了。全无哭丧之类的安葬礼仪。严庄立即向外宣告,说是安禄山传位给晋王安庆绪,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安庆绪淫乐宴饮没有节制,把严庄喊为兄长,事无大小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得知安禄山死后的史思明开始割地自立,脱了了安禄山。于此同时,安庆绪杀了安禄山称帝后,他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感到不满,于是想要找机会除掉史思明,而史思明也想将范阳占为己有,不想再被安庆绪控制。之后史思明就向唐廷奉上归降书,降顺归唐了。但这其实是他故意假装归降的,为了就是能够再起,并复叛称帝。在乾元二年五月,史思明更改国号大燕,并自称应天皇帝,年号顺天,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公开反叛。
史思明称帝之后,他乘胜攻陕州,但被唐军抵挡在姜子坂一代,使史思明的军队出战不利,于是史思明大怒。这使他的儿子史朝义畏惧,骆悦等人也因兵败感到惧诛,于是力劝史朝义先下手。史朝义起先不敢答应,骆悦等人就威胁说要投降唐军。于是史朝义思虑再三便点头示诺。当夜,骆悦等人就持刀进入史思明宿营中,正当这时,史思明做梦惊醒,就起身上厕所,听到有声音,便翻墙逃走,但还是被兵将射中坠马。于是骆悦挥手,兵士把史思明捆个结实,幽禁在柳泉驿。得手后的骆悦,便伪造史思明诏书,让史朝义继位。为了扫除后患,骆悦用绳子勒死了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