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中国释说·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下)
2017-04-06 22:21 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譬如无色界四空定之修证,先证空无边处,即谓心能觉知十方,既然心能觉知十方,则代表意识心仍在,我慢亦会存在,故而应舍,否则无法转进;舍后转进识无边处,即谓过去之识种无边、现在之识种无边、未来之识种无边,既然可觉知过去、现在、未来之识种无边,则意识觉知心依然存在,我慢依然存在,故而应舍,否则无法转进;舍后转进无所有处,即谓能知其处一无所有,可知一无所有,仍然是有知,非是不知,此依然不寂静,故而应舍,否则无法转进;舍后转进非想非非想处定,然“想”即是知,即是说非想非非想处,依然有“知”存在,只是此“知”极为微细,意识不返观而已,依然寂静。既然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依然不得寂静,则必须决然断除极为微细之“知”(意识觉知心),断除后即可随时随处取证无余涅槃。


  最后言痴。痴,即无明,譬如以四空定之意识觉受境界为涅槃,即是无明。痴为五上分结之末,因此只要断痴,就可成就四果阿罗汉。然四果阿罗汉依证量之不同仍有分别:慧解脱阿罗汉——时解脱,俱解脱阿罗汉——非时解脱,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声闻极果。

  先谓慧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之所以又谓时解脱,是因其对于解脱入涅槃要依于时间之限制,即谓所证四果,然不能即刻解脱于三界流转之缘,因何至此?因其尚未具足四禅八定,故而无法即刻舍身。故而应知,声闻三果或四果,必然要有禅定之修证,因其所修证之境界,乃是相对于色界、无色界而超越欲界。


  待慧解脱阿罗汉四禅八定完全修证后,便可取证灭尽定,亦即在外道之四禅八定之外,还应更上一层证得灭尽定。当其证得灭尽定后,则具足非时解脱之能力。非时解脱者,即谓其取证涅槃解脱无需等待时节因缘。俱解脱阿罗汉可直接依其禅定证量,想何时离生死,就可任何时刻自己作主解脱生死。


  至于声闻极果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即谓其具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之“三明”与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之“六通”。外道最多只能修得五通,而不能修得漏尽通。所谓漏尽者,即谓可将三界烦恼完全灭除。


  在此需知,虽然外道最多能证得五通,然其所证五通之证量却远不及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所证之同等五通。且外道只能证“通”,却不能证“明”。“通”与“明”之证量存有质之差别。“通”只能通现象界之表象,却不能通现象界背后之因果;而“明”既明现象,又明现象之因果。


  由此,阿罗汉若得证三明六通,则其对于三界六道之所有境界皆可完全了知,表示其对于三界六道之所有境界皆可实证,亦即其已然实证三界六道之所有境界。因此,其对自身必能究竟解脱而心不存疑。

  虽然阿罗汉乃是“于未来世,成不生法”,然因其能观见三界六道一切境界,因此可在将三界六道之一切贪着、欲爱悉数灭尽后了知,其于未来世必然可获究竟解脱。因此,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亦是以实证之法解脱于三界。


  声闻行者成就四果阿罗汉,舍寿即可取证无余涅槃,至少应是慧解脱阿罗汉。然须知,即使是慧解脱阿罗汉,其习气种子并未断除。阿罗汉可断分段生死,却无法断习气种子!


  如是,声闻菩提之修证总概言毕,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之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之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虚妄,了知蕴处界虚妄后,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须陀洹。然后薄贪、嗔、痴,而成就二果的斯陀含。断了五下分结,成为三果人,为阿那含。再断五上分结,成为四果阿罗汉。可四果阿罗汉,能将烦恼之现行断除,然习气种子却未断除。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