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第一个“大夫” |
| 说起中国古代名医,大家大都知道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却不知我们今天的这位主人公姚僧垣,要知道,他可是中国南北朝最著名的名医大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夫”,在《周书》、《北史》中均有其传记。 古代对医生的称谓有很多,其中以大夫与郎中最为普遍,即便现在也还在沿袭使用。二者主要是地域性差异,北方习称大夫,而南方多以郎中为名。其实不管是郎中,还是大夫,都本来是官职名,特别是大夫,还是 |
|
| 我看大学生校园里的亲密行为 |
| PDA,是英文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的缩写,意思为公开展示感情。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在这我想谈论一些我对校园里这种行为的看法。 临近计算机二级考试,下午我拿着电脑找了一间安静的教室去练题。不料随后进来了一对情侣,四周巡视一番之后,他们选择了我前面的位置。接着,两个人就是放手机音乐,吃零食,窃窃私语以及肆无忌惮的进行一些亲密行为。之后,教室里的其他同学就陆陆续续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范仲淹变法 |
| 在中国古代,“变法”绝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名词,变法似乎就意味着争斗,意味着变法者不得善终。在宋朝历史上,王安石变法鼎鼎有名,但却不知王安石变法之前还有个范仲淹变法,并且可以说,范仲淹变法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开辟了道路。 范仲淹变法是宋仁宗庆历期间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体系庞大冗杂,人浮于事,行政效率很低。于此同时,人民生活贫困,西夏和辽严重威胁了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北宋处于内忧外患 |
|
| 第二章 “宇宙生命本源”之实体假定(... |
| “宇宙生命本源”之实体假定即是根据第一章所推导的“宇宙生命本源”不生不灭、无有自性的两大基本性质来假定“宇宙生命本源”的实体。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法是,“宇宙生命本源”也就是“宇宙本源”,当然也就是“生命本源”,因此要探索“宇宙生命本源”,只需要探索出“宇宙本源”或“生命本源”中任一即可。同样,宇宙与生命的每一组成元素的本源,也就是“宇宙生命本源”。可以说,在宇宙生命系统中,任一有生有灭 |
|
| 浅论刷卡机的“反考勤”性 |
| 自我校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各教室安装刷卡考勤机以来,一个 学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一举措着实为老师核实出勤率提供便利和参考,但正如任何制度都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样,使用刷卡拍照机来考勤也出现了一些有悖初衷的现象。 一、 机器代替人工点名现象 首先,传统的大学课堂上老师为了核实作为一项期末分数评判标准的出勤率,通常会采取点名的方法。但是,由于现代科技信息的发达性以及传统人工点名的弊端(如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英雄颜真卿 |
| 对于颜真卿,大家可能只知道他是大书法家。但同时,颜真卿也是晚唐朝名臣,可被称为英雄的名臣。 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代宗时,又被提升为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代宗驾崩后,任礼仪使。杨炎掌管国政时,颜真卿因刚正,不被杨炎容忍,改任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轮庄做皇帝 |
| 在唐朝历史上,有对兄弟都是先后两次做皇帝,可谓是“轮庄做皇帝,一对傻兄弟”,这对兄弟就是高宗李治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 公元680年,李治立三子李显为太子,三年后,高宗李治去世了,李显被暂时扶为皇帝,是为唐中宗,但大权还在他母亲武则天手中。可怜的李显仅仅当了55天皇帝就被他妈妈废掉了,改称庐陵王,赶到房州,李显的儿子李重照也被他奶奶寻机弄死。 武则天本来在李显被贬后完全可以马上 |
|
|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
|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自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大明救命草 |
| 在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句话——袁崇焕死了,明朝还可以苟延残喘;可孙传庭死了,明朝事实上已经灭亡。我们一说明朝的救命稻草,大多会想起袁崇焕,然而却忘了这位孙传庭。孙传庭,就是他,俘虏了连整个大明王朝都没有办法的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将第二代闯王李自成杀得只剩下十八骑。 在孙传庭的一生中。镇压农民起义构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主要内容,其起点始于崇祯八年。此时,以整齐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正雄据商洛之地,严重地 |
|
| 小议华阴老腔的现状和传承困境 |
| 在连续走访了十多位华阴老腔的表演者之后,终于认识到老腔文化遗产传承的艰难和局限,种种重压之下,却又深感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必要。 第一,华阴老腔兴于华阴,却也受限于华阴。众所周知,华阴老腔有两大特色,其一是它华阴口音的唱腔,使得老腔雄浑有力,高亢有韵律,但这也是华阴老腔仅仅局限在陕西难以走到全国的原因。华阴口音不是全国人民都能听懂的语言,如果说音乐或者艺术不必强求字眼,那么华阴口音至少阻碍 |
|
| 谈谈隋唐 |
| 古言曰:「古今国计之富者莫出于隋」。 隋朝初年,在结束灭陈战争后,天下终于太平,隋文帝杨坚坐上了皇帝宝座后,并没有一丝懈怠,更加殚精竭虑。杨坚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朝廷大小事几乎都要亲自过问,以至于用膳都和大臣们一起。此外,隋朝所建的粮仓如含嘉仓,兴洛仓等储存的粮食非常之多,以至于贞观年间吃的部分粮食都是隋朝所存下来的,这也可见那时隋朝国力的强盛。隋文帝的一生为隋朝强大的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就 |
|
| 中国释说·初果至初禅(上) |
| 因何众生沉沦于生死大海而不得解脱?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无明即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皆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之属,因此众生视五阴法为真实常住、可乐可求之法,如此无明于解脱道实为障碍众生不得出离三界之根本原因。 亦是说,因何众生不能出离三界?因为有此无明,众生于现前一念当中,就已被此无明所缠绕,即谓“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含摄四种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 |
|
| 中国释说·五阴虚妄 |
| 修学释家思想因何须得断除“我见”?是因为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之根源在于“我见”。世间烦恼本质即是身感五欲之匮乏,而对五欲匮乏之感知者则为“我”。即是因为众生视“我”为以常住不坏之实体,从而才有对五欲匮乏之感知,由是便有世间诸烦恼。 由以上论述便可了知,断除烦恼之根本在于断除我见。然须明了,断除我见并非断灭空,而有法界实相真心不能断灭。或言,断灭我见之前提在于不能断灭,如此方能 |
|
| 析解《讨武曌檄文》——家氏 |
| 《讨武曌檄文》原名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文写于武则天光宅四年,因武则天废中宗、立李旦,临朝称制,故此李敬业在扬州起兵。李敬业以皇唐旧臣之名反武,骆宾王便作了这篇充满战斗意味的檄文。 其文入题之笔便是入木三分,“伪临朝武者,性非和善,地实寒微”。但是有人对“伪临朝武者,性非和善,地实寒微”存在疑问,那么作为战争讨伐的文书到底是骆冰王为讨伐需要不惜笔墨,还是武则天檄文所述家境微寒。 早在隋初 |
|
| 农村垃圾处理社会实践随思 |
| 这个暑期我响应团委的号召,响应学校的要求,参加“西北地区农村垃圾处理情况以渭南市蒲城县为例”的社会实践队。我从心底里向往着在社会实践,迫切的想下到农村,去真正的深入农村,而不是象牙塔内兜兜转转。我读罢《毛泽东选集》的许多文章,为毛主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鞭辟入里所折服。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对做一些事情,尝试解决一些问题而感到骄傲,并视之为终身重责,丝毫不得有些许放松。 就这样 |
|
| 写在暑期的一半 |
| 暑假过去了一半,也剩下了一半,暑假前的计划不能说完全落败,因为暑假还没有完,但是如果后面的日子继续这样,那暑假前的计划注定以失败告终。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暑假前有着雄伟的计划,或借机多读平时没时间去读的书充实充实自己,或在此期间学一门乐器以此来使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或借此多逛逛自己平日无暇游玩的圣地丰富丰富阅历,或趁此与平日没机会见面的旧时好友聚聚再增进彼此感情。 二十天过去了,看了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后周二名相 |
| 后周王朝在五代乱世也可谓之强盛,但这绝不仅仅是领导者的励精图治之功,与其背后的“助手”的“智囊团”自然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他们就是后周的两位名相,也是五代时期两位名相。这两人就是王朴和魏仁浦。 先说下王朴,这位后周宰相之所以“牛”,除了自身才能,主要还与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句话有关——“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话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登基后,一天路过功臣阁,风吹开半边的门,赵匡胤正好面对殿内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五代“儿皇帝” |
| 在五代十国这段纷乱时代中,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的名气比和平时代的治世之君还要有名,他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位“儿皇帝”——为了当上皇帝,甘愿给别人做儿子。 石敬瑭生于太原,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后唐君主李嗣源对他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 |
|
|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皇太极之死 |
|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其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就在等待收拾山河,一统天下的关键时刻,皇太极却突然发病身亡。于是留下了这大清历史第一迷案。 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此事关系重大,是清入关前重要历史背景之一,不可不说。野史中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其并无历史根据,因此不值一论。根据《清史稿》皇太极 |
|
| 三十六计战胜计之趁火打劫 |
|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我的理解是:“敌人有困难和灾害,我方可以趁此机会采取行动获得胜利。这就是强大的一方抓住时机,通过果断迅速的行动征服处于忧患一方的道理。” 这就是三十六计战胜计的第五计―趁火打劫。 此计名出自于吴承恩的章回小说《西游记》。 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途经一座寺庙,于是便到庙中投宿。寺里的方丈十分热情,闲谈间方丈得知唐僧有一件稀世珍宝―袈裟,请求要看一眼袈裟。唐僧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