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曌檄文》原名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文写于武则天光宅四年,因武则天废中宗、立李旦,临朝称制,故此李敬业在扬州起兵。李敬业以皇唐旧臣之名反武,骆宾王便作了这篇充满战斗意味的檄文。
其文入题之笔便是入木三分,“伪临朝武者,性非和善,地实寒微”。但是有人对“伪临朝武者,性非和善,地实寒微”存在疑问,那么作为战争讨伐的文书到底是骆冰王为讨伐需要不惜笔墨,还是武则天檄文所述家境微寒。
早在隋初,之时,当时百姓的婚姻都讲究“门第、财富、功名”,更何况是新生政权的李唐皇室婚姻嫁娶,所以骆冰王从点题之初便是以一种社会存在的普遍共识来为檄文寻求立足点,更易获得人心。
据唐史记载,武则天原名武明空,入宫年龄在14岁,且初入宫就为才人。在大唐旧制之中皇帝与皇后匹齐,皇帝治理天下,皇后母仪天下,故此统领六宫,六宫共分为: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而武则天则属于内宫九才人之列(正五品),居于四妃(正一品)之下,那么家境微寒的武则天为何在入宫之初便是才人(正五品)?
说起武则天,便必要提及其父武士彟。武士彟是李唐“太原元谋勋效”十六名功臣之一。武士彟是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随李渊举旗反隋,一路入关中至李唐建国才为十六名功臣之之一。士彟的功绩主要在于李渊起义之时,以另一武装集团刘周武进据汾阳宫为机,命李世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宏基招兵集结之时,副守王威、高雅君怀疑长孙顺德、刘宏基原是逃兵予以捕,而武士彟则顺机斩杀了王威、高雅君为李渊发兵消除后患。又因李渊在起兵之初主意不定,武士彟寻机坚定了李渊起兵的决心。
再者,士彟先前是木材商人,因隋炀帝大兴土木,而发家致富,恰逢李渊看中武士彟的经营之才,筹备军备。所以武士彟才从此踏上人生的新征程。所以家境寒微却有实情,但武士彟入朝为官数年,到指挥十二军(右厢禁军),才算是正真进入了李唐政权的核心,以此说来门第是具备条件了。
武则天之母杨氏,并非武士彟的原配。武则天之母杨氏是先前隋的旧亲,嫁给士彟已经四十八岁了,因家境过好,又因门第太高,故而错过了当时女子出嫁的的年龄。
大唐贞观十三年,太宗李世民选人以增添宗室,当时武家可被称之为“当世之勋”,所以武士彟之女武则天(明空),十四岁被名为才人。这便是骆冰王开篇所讲的“地实寒微”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