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三十六计战胜计之趁火打劫
2017-04-27 20:35 材料学院材化142蔡航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我的理解是:“敌人有困难和灾害,我方可以趁此机会采取行动获得胜利。这就是强大的一方抓住时机,通过果断迅速的行动征服处于忧患一方的道理。”

这就是三十六计战胜计的第五计―趁火打劫。

此计名出自于吴承恩的章回小说《西游记》。

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途经一座寺庙,于是便到庙中投宿。寺里的方丈十分热情,闲谈间方丈得知唐僧有一件稀世珍宝―袈裟,请求要看一眼袈裟。唐僧怕多生事端,执意不愿意将袈裟借给方丈观看。但是孙悟空却耐不住方丈的唠叨,便拿出袈裟向方丈炫耀。谁知这一炫耀,方丈便起了贪心。他当即跪倒地上,眼中含着泪,说他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袈裟的细处,想借袈裟到后房慢慢观看。唐僧本来是不愿意的,但是孙悟空说尽管放心,唐僧心软了,于是答应了借给他观看。

方丈越看袈裟就越喜欢它,于是产生了想一直拥有袈裟的念头。在寺里和尚的出谋划策之下,他决定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他们。不巧孙悟空刚好听到,于是孙悟空使用法术将火引向了观音院。众僧抱头鼠窜,哭天嚎地。

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场大火惊动了黑风山里的黑熊精。这个妖怪和观音院里的老和尚有一些来往,大惊道:“一定是观音院里失火了,这些和尚真不小心,我得去帮他们救火。”

当他大步撞进观音院内,要叫人打水救火时,看见了后房没有起火,他走进一看,看见了霞光彩气的袈裟,一眼认定这是稀世珍宝。于是起了贪念,也不救火,也不叫打水,拿起那袈裟,腾云驾雾,直接返回了黑风洞。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失火,无暇自顾的时候,趁机掠夺别人的财产。用在军事上是指:越是敌方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领兵出击,制服对手。杜牧曾说过:“敌有祸乱,可以趁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趁火打劫”强调的是天时,敌人有内忧,可以趁机占领其领土;敌人有外患,可以争取其子民;如果内忧外患,则可以吞并他的国家。敌人处于困难的时候就会处于混乱的状态。敌人的乱对于我方来说是获得成功的契机。乱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机智、涵养、胆识、耐性;乱给一个时代产生了英雄。不要怕乱,更不要怕在乱居之中束手无策。

“趁火打劫”在对方眼里显得颇有一些不仁义,有许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味道。而我觉得这更多的是说明了“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用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当朋友处于水深火热时,绝大多数人会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把朋友变为敌人;当敌人有利益让你获得时,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