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这段纷乱时代中,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的名气比和平时代的治世之君还要有名,他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位“儿皇帝”——为了当上皇帝,甘愿给别人做儿子。
石敬瑭生于太原,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后唐君主李嗣源对他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
石敬瑭在战场上不仅救下岳父李嗣源,而且还对此救下李存勖,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李嗣源分析局势,指点迷津,甚至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由此李嗣源对石敬瑭更加信任,不久被任命河东节度使,并兼云州等地马步军总管,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后唐长兴四年,李嗣源病死后,儿子李从厚继位,李从珂为夺位发动了兵变。李从厚出逃的过程中遇到了石敬瑭,李从厚的随将埋怨石敬瑭的不保,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石敬瑭就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都杀死,将李从厚幽禁,去向李从珂请功,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
李从珂继位以后,虽然石敬瑭帮他除掉了李从厚这个后患,但并没有信任他,反而将石敬瑭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在经过一次精心安排的试探后,石敬瑭发现李从珂根本就不信任自己,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择路地勾结契丹做了儿皇帝,从此留下百世骂名。石敬瑭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命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
历朝历代,石敬瑭的晋王朝不算大,不算强,但是还是因为他这个儿皇帝的名号传承万古。石敬瑭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于是”儿皇帝“这个称呼就这么来了。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也让石敬瑭从此背负上了割让燕云十六州汉奸的臭名,因而遗臭万年。石敬瑭为了确保契丹的全力支持,既尊耶律德光为父,又割让燕云十六州。石敬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换来了后晋的建立。
五代五位开国皇帝,石敬瑭的政绩排名可以排到第二,但石敬瑭的评价却是五人中最差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石敬瑭对契丹的低姿态,摧毁了汉人的民族尊严,这虽然使后晋在他在位期间没有大型战乱发生,但他最大的错误是割让燕云十六州。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的屏障尽失,北方铁骑可以毫无阻碍的往南奔驰。日后北方边患也一直肆虐了数百年,成为了中国最严重的外患,这一切都拜石敬瑭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