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范仲淹变法
2017-03-02 20:35 水利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在中国古代,“变法”绝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名词,变法似乎就意味着争斗,意味着变法者不得善终。在宋朝历史上,王安石变法鼎鼎有名,但却不知王安石变法之前还有个范仲淹变法,并且可以说,范仲淹变法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开辟了道路。


  范仲淹变法是宋仁宗庆历期间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体系庞大冗杂,人浮于事,行政效率很低。于此同时,人民生活贫困,西夏和辽严重威胁了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北宋处于内忧外患的非常时期。而范仲淹变法就是著名的庆历新政,历时一年半,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主持的,当时范仲淹正任职参知政事,即宰相之位。由于变法触及到贵族与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最终变法宣告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支持变法的官员接连被贬黜,各项变革也被废止。范仲淹变法最终虽然以失败结束,但是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为后来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效的启示和借鉴。


  范仲淹出身贫寒,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改嫁。直到他三十岁才得知自己的真实出身,从此离家自立门户。他性格外柔内刚,心中既有远大的抱负,又有不喜名利的正义,对于国家大事总是有勇敢谏言,并且在处理政务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范仲淹变法就是范仲淹凭借他这远大的抱负和独特的处事方法,认真总结了自他从政二十八年来的改革思想,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长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推恩信;(九)重命令;(十)减徭役。


  范仲淹提出的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范仲淹变法最终失败,除了损害了贵族与士大夫阶级的利益之外,其变法的方略也存在漏洞。在变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人事的调配与变法人员的监管等方面没有得到重视。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先后被贬至邓州、杭州、青州,数年后,他转移到颍州、徐州,不幸病逝,终年64岁。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人刚正不阿而又胸怀大志,但是在后人口中所流传的除了他正气凛然的形象,但最终败给了吕夷简,在景佑三年时离开了权力中心汴京。


  同朝官员、著名诗人梅尧臣非常钦佩范仲淹,常常担心他的前途,多次婉言劝说他,不要多次在朝堂中直言不讳,不要太在意朝廷中事项,只管悠游自在的生活就够了。但范仲淹觉得梅尧臣不能理解自己,于是说:“无论朝臣们如何评论自己的言行,自己依旧宁愿追求宏达而死,也不愿意在默默无闻中过完此生。”充分表达了范仲淹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决心。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