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句话——袁崇焕死了,明朝还可以苟延残喘;可孙传庭死了,明朝事实上已经灭亡。我们一说明朝的救命稻草,大多会想起袁崇焕,然而却忘了这位孙传庭。孙传庭,就是他,俘虏了连整个大明王朝都没有办法的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将第二代闯王李自成杀得只剩下十八骑。
在孙传庭的一生中。镇压农民起义构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主要内容,其起点始于崇祯八年。此时,以整齐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正雄据商洛之地,严重地威胁着明朝在陕西的统治,陕西巡抚甘学阔多次镇压失利。于是陕西的士大夫们纷纷请荐孙传庭督秦,于是孙传庭遂被崇祯皇帝于崇祯九年三月安排巡抚陕西。
孙传庭到任陕西后,先令副将罗尚文率明军进击商洛地的起义军,并诛杀了整齐王。此一举,瞬间震慑了陕西的起义军。不久,农民起义军又在关中地区展开斗争,而孙传庭一鼓作气,又在陕西周至的黑水峪之战中镇压了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高迎祥部,并俘杀了闯王高迎祥。而当陕西的起义军屡遭挫折之际,活动于河南的起义军马进忠等人则进兵渭南。孙传庭于是联络河南明军对起义军进行围追堵截。待到崇祯十年初,孙传庭率部与各路明军以优势兵力接连打击了陕西起义军各部,才使关中以南地区趋于平定。
孙传庭在主持陕西军务期间,不断扩充自己的军力和粮饷。为尽早彻底剿灭农民起义军,明廷采纳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四正六隅”的全面围剿方略,并折衷了兵部“堵截正面,固守商洛”的议定,派重兵扼守商洛一带的战略要地。崇祯十一年初,过天星、混天星的起义军经凤翔将通向澄城时,孙传庭指挥其部分五路合击该起义军,捕杀二千余人,又在今陕西深沟峡谷内采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的战术再败起义军,并打退了驰援陕西起义军的马进忠、马光玉两部,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至此,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几被镇压下去。这还不算,孙传庭接受朝廷旨意,很快又镇压了对朝廷具有威胁的河南起义军。
孙传庭抵达京郊后,由于他和主和派的杨嗣昌及中官高起潜矛盾颇深,受杨嗣昌诬陷假病推托朝事,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没了孙传庭,李自成终于东山再起,无奈的崇祯帝不得不再次起用孙传庭。此时的李自成由于静心总结失败教训,认真研究对手孙传庭,终于在与孙传庭的陕西军交战中大败之。孙传庭率残部败回陕西后,决心死守潼关,以扼京城之上游要地。但最终,由于兵力悬殊,孙传庭败死在起义军中。
孙传庭自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他由永城知县到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次对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镇压活动,深得明廷赏识。他以其独有的狡黠、多谋、果断,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境艰险,成为明廷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但孙传庭的死去,使得明王朝再无剿灭义军的将军可用,最终只能被李自成所覆灭,因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