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铭记历史 继续前进
八十五年,按理说是足以愈合昔日战争造成中的创伤;八十五年,足可以安抚昔日遭遇战乱的亡灵;但是,八十五年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但却死灰复燃、南海问题、美国在韩国布防塞德反导系统等等...... 是啊,八十五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八十五年对于一个家庭、民族、国家来讲可以是机遇,可以是伤痛,更可以是知耻后勇而不懈奋斗的历程。八十五年前,国家遭遇外敌入侵,主权遭受严重侵犯,无数

中国释说·果德(下)
因此,行者所知、所见、所现观之法,即是法界实相以及法界实相所生之一切法;所修即是究竟圆满之佛菩提道,所断即是三界生死之烦恼障,以及种子变易生死之所知障,所证即是无上佛菩提果,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 总结而论,三乘菩提所证涅槃之共同点即是“以如来藏恒不变异、无漏无为之中道法性而施设涅槃”。二乘所证之有余涅槃,亦谓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其不再含藏出生后有五蕴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第一范汉臣
范文程无疑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汉臣。可以说,如果没有范文程,就没有清王朝对于汉臣的重用。范文程一生辅佐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范文程少好读书,为人聪明机智,沉着果断,18岁就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后来,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清

(论)我的夏天
——纪我的《哲学备忘录》构思完毕并向伟大的萨特致敬 今年的夏天才刚刚到来,我却说“我的夏天”,似乎有些奇怪。但我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了,我的夏天我是知道的——我抬头看看天,便知道了:昨天的天气不好,前天的天气太热;今天的天气还行,明天的天气会更好。 天气总能象征一个人的心情,一个内心阴暗的人的天气总是阴的,大概是由于他更适合阴天出行,他便喜欢在天阴的时候出去。幸好我喜欢太阳,阳光明媚的艳阳天,最好

中国释说·声闻知见
声闻解脱道之修证,是以涅槃为依归。然阿罗汉灭尽五蕴十八界,入无余涅槃,一定不是断灭空。   佛陀住世时曾开示声闻行者,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后并非断灭空,依然有无余涅槃之本际存在。因此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之缘故,而于外无恐惧、于内无恐惧,而将五阴十八界悉数灭尽,而安心入于无余涅槃。亦是说,意识觉知心愿将自我消失后,就可入无余涅槃。   《心经》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西安理工大学的“崛起”亟待“西理工文...
今年暑假,我因为留校的缘故有幸目睹学校各处一片建设的新气象,心中确有些许激动——多年的“陈旧”将被“翻新”,足以昭示着西安理工大学领导阶层引领学校发展的决心与魄力,但同时这也是迫不得已,势在必行。 就在本年初,根据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排名,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位列第143名,相较于2015年的排行第137名,排名下降了6位,承接2013年的139名的“历史最低”,我们今年“迎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最牛彭泽令
  彭泽令,即彭泽县令,可为什么要说它最牛呢?因为好多牛人都曾是彭泽县令,除了最为熟悉的大文学家陶渊明外,还有武周宰相狄仁杰。如此官职,岂能不牛?   先说说我们熟悉的陶渊明,此人乃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

三十六计战胜计之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我的理解是:“想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势,并不一定要通过正面交锋来获取。事物之间刚、刚柔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采取积极的防御,逐步消耗敌人的力量,使之由强转弱;而我方则可以逐步转化为主导,由劣势转化为优势。” 这就是三十六计战胜计的第四计―以逸待劳 本计名出自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中国释说·思想实证(下)
释家思想甚深甚深极甚深,且真伪混杂,或有意颠坏,或无意造作。佛陀涅槃前,唯恐诸佛子难辨释家思想真伪,故在《大般涅槃经》中开示辨别释家思想真伪之“四大教法”。今特摘录如下:   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语:“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我从佛亲口闻受。”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字与义,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苏子绰定律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苏子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最后形成了中古古代历史上“以贪反贪”的“苏子绰定律”。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具官。”宇文泰问:“如何具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

走近柳永
历史的转轮,总是上演着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剧场,前一刻分明还是金池琼苑香沟御水,下一刻便是暮色悄然来临晚来息。上一折尤是西湖凝碧,映帘底宫眉,孰能料帘幕再起时,转眼西风成陈迹,可是这一年已经过去,梦里是河清海晏,醒来却是山河破碎,风萧萧雨凄凄。笙歌起处成了荒畔,再无满庭歌舞,衣香鬓影。   沧海泪,朱山雨,谁曾盛开在那子陌芳华中,一句浅堪吟唱,莫要浮华,便也书写了柳永的傲气和风华。   柳永的词

三十六计敌战计之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我的理解是:“当敌方的内部发生众叛亲离、分崩离析之际,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敌方内部发生内讧和分离。那时敌人必定会穷凶极恶,互相残杀,这样敌方必定会自取灭亡。所以《易经》豫卦里说:顺应敌情发展做准备,利用敌方发生的突变事件,可以趁机取利。” 这就是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此计名源自于《孙子·军争篇》:“以治待敌,以静待哗

第五章 “第八意识”下唯物与唯心之统一...
对宇宙与生命的认识观是在探清“宇宙生命本源”之后所要解决的首个问题。“宇宙生命本源”乃是“第八意识”,宇宙与生命均是“第八意识”执行“意识种”的最终结果,不同的是,宇宙是“第八意识”执行“共意识种”的结果,生命是“第八意识”执行“别意识种”的结果。因此,对宇宙与生命认识观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第八意识”认识的基础上。 而在“宇宙生命本源”未知的条件下,人类对宇宙与生命认识观的建立则是通过揭示“物质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才满三朝代
如果说你要让我在南北朝这个战乱年代说出一位大文豪的名字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沈约的名字。可沈约是谁?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此人绝对是整个南北朝时期最牛逼的文史大家,因为实在太厉害了,以至于其在南朝刘宋、南齐、南梁三个朝代都是大官,其所凭借的就是满腹才气,可为真正的“才满三朝代之人”。 沈约出身于所谓的“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门阀士族家庭,祖父沈林子,为刘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为刘宋宋淮南太守

第一章 “宇宙生命本源”之性质推导(...
对“宇宙生命本源”的性质推导,必须明确宇宙与生命的基本性质——生灭性。宇宙与生命的生灭性即是说,宇宙与生命是可生可灭的,即宇宙与生命本身是可被出生而来,并且总终无法避免坏灭的结局。因为宇宙与生命若可以不生不灭,则本身就没有探求宇宙生命本源的必要,亦即没有探求“宇宙生命本源”的必要,而事实上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或许有人会说,宇宙与生命可以“可生不灭”,可既然“可生”,那就在逻辑上存在“能生”,亦是说

我看转专业
一听到“转专业”这个词,也许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第一反应大概就是学霸的资格呗。有人羡慕,有人无视。而且,绝大数的高校都基本上给予大一学期末成绩排在前列的学生再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一是为了给学生在人生选择的这条路上开启一条新大道,当然,你认为你原来的道路前景是一帆风顺的,也可以选择放弃。二是可以挽救曾经被调剂而错失了自己所热爱行列的学生。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学期绩点排在全专业前5%的同学有

中国释说·戒律(下)
二因为受菩萨戒能令菩萨修学善法:菩萨戒有戒不得作,亦有戒不得不作。戒不得作者属恶法,戒不得不作者乃是要令菩萨修学善法,凡能利益众生之善法,能令自己迈向佛菩提之妙法,有因缘学而不学,亦是触犯戒律。菩萨因为受菩萨戒,而一定要去修学善法,因此菩萨戒能令菩萨修学善法,而后渐次迈向成佛之道。 三因为受菩萨戒能令菩萨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虽属福德之含摄,然又与智慧紧密关联。受持菩萨戒可快速累积福德资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蒙古国女皇
如果说在元朝这个强大的帝国中,推选出一位“女皇”来,那一定便是元昭慈皇后。昭慈皇后在大元王朝临朝称制5年之久,虽说史书对其的评价多是负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今天再来讲述这位蒙古国的称制女皇。   昭慈皇后,史称乃马真后,名乃马真后,是窝阔台汗的第六皇妃。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后,其长子贵由远征尚未归来。于是,她未与宗亲们商议,便狡诈地擅自夺取了国家政权。此事件,史称“乃马真摄政”。   乃马真后

假相
假相,在哲学范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概念。在初级哲学中,假相尤其多见于“人和事物”,换言之即主客体关系。在科学当中,事物是通常的主体;哲学甚而反之,人是绝对的主体。比如在科学的角度,也许会这样说:食物提供给人以能量,而对于哲学,却必须说明为:人从食物中获取能量。这意味着,假相往往是人的自我的错觉。 为什么是假相而不是假象?两者有着严重的区别。假象是事物可见的表象,假相却是人产生的一种抽象的观感

中国释说·如来藏总论(上)
大乘佛菩提之进修以实证如来藏为基础,故而欲明佛菩提法要,必需先明如来藏。须知,大乘菩萨一切般若智慧皆由亲证如来藏而出生。 如来藏具有“中道”之体性,此“中道”体性细说有非生非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非一非异、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六方面之体现。 一曰非生非灭,即谓如来藏无始而有,能生万法,却不为任何一法所生。 二曰非断非常,即谓如来藏之心体始终常住不坏,故而非断;但因如来藏心体之中

共有 953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477 页   当前第 422 页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