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第五章 “第八意识”下唯物与唯心之统一(上)
2016-09-24 14:06 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对宇宙与生命的认识观是在探清“宇宙生命本源”之后所要解决的首个问题。“宇宙生命本源”乃是“第八意识”,宇宙与生命均是“第八意识”执行“意识种”的最终结果,不同的是,宇宙是“第八意识”执行“共意识种”的结果,生命是“第八意识”执行“别意识种”的结果。因此,对宇宙与生命认识观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第八意识”认识的基础上。

而在“宇宙生命本源”未知的条件下,人类对宇宙与生命认识观的建立则是通过揭示“物质与意识第一性”来体现,从而因为争辩结果的差异而产生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派别。“唯物论”坚持“物质为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唯心论”则坚持“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但若是明确了宇宙生命的本源,了知了宇宙与生命都是由“第八意识”所出生,也即物质与意识都是由“第八意识”所出生的真相后,“物质与意识第一性”的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了必要,因为显然它们都非“第一性”,而真正“第一性”的只有“第八意识”。

§ 1 意识是“意识种”(潜意识)对“物质信息”的“回应”

无论是唯物论,亦或是唯心论,其产生认识差别的根本即是对于“物质与意识第一性”的讨论差别,而此处的“意识”所指狭义上仅仅是具有主观觉知与分别能力的“脑意识”,但在广义上涉及到潜意识,但绝对没有涉及到“第八意识”,因为“第八意识”虽名为“意识”,但却没有脑意识与潜意识所具备的主观觉知与分别能力,即谓无有自性。

为了便于进一步地讨论,在此以“意识”(取狭义的脑意识)为出发点来首先进行唯物论的辨析,所辨析探索的核心问题是“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最终探索的结果是“意识是因为外界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的”,则说明唯物论正确;如果最终探索的结果是“意识并非是因为外界物质影响产生的”,则说明唯物论不正确,但同时也不能证明唯心论的正确;而如果最终探索的结果是“意识不单是因为外界物质影响产生的”,那就还需要进一步地讨论探索。

在探讨意识的产生之前,首先假设意识是由于外界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这个过程必将是首先由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去觉知外界物质的存在,从而形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大意识”,然后由“五大意识”去传递“物质信息”给大脑,从而使得大脑产生意识。但是往往为我们忽略的是一个重要问题是,不同的大脑对同一外在物质的影响产生的意识是不同的。而这个现象将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突破口。

其实就单纯以人类而论,不同的人对同一外在物质的影响产生的意识的不同大抵是因为其“习性”(性格、兴趣等)不同。举例来说,怕蛇与不怕蛇的人看见蛇所产生的意识反应自然不同。并且在这个世界上,也必然不存在对同一外界物质的影响产生完全如一意识反应的两个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习性”都不尽相同,出生时所带的“先天习性”不尽相同,随着生命过程的进行所形成的“后天习性”也自然不尽相同。而这里的所说“习性”的本质显然即是每个生命所独有的“意识种”,亦即我们的潜意识。

讨论至此,结论显而易见,即意识的产生完整过程是:首先由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去觉知外界物质的存在,从而形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大意识”,然后由“五大意识”去传递“物质信息”到大脑,在大脑中“潜意识”对来自“五大意识”的“物质信息”进行“回应”,这个“回应”的结果即是意识。

由意识产生的完整过程可知,意识的确是由于外界物质影响而产生的结果,但这里的“意识”仅仅是脑意识,绝对不能是潜意识,因为此意识的产生却不能离开“意识种”(在生命中具体体现为“潜意识”),而没有了“意识种”,就连生命体本身都不能出生,又何来必须依附于生命体而存在的意识。而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伴随生命过程的“上一瞬间”的意识都将毫不遗漏地被含藏于“第八意识”而成为“下一瞬间”的“意识种”。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