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的在摇曳,起风了。”
——题记
曾有幸读过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近来重温,感慨更加深刻,当年年少无知,读来只觉胸中充满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祁老人一家遭遇的唏嘘。如今看来,整本小说的格局本没那么小,老舍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字里行间既写了琐碎小事,又无不蕴含着国仇家恨。平淡朴实的文字描绘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祁老人家里乃至整个北平的凄凉与辛酸。
老舍以抗战大背景为架构,把一个巷子的市民生活塞进去,用一个四世同堂的祁家来穿织,形形色色,丰丰满满。从一个小巷切入,小大之中整个中国的缩影毕露无遗。四世同堂,史实同场。提到抗战,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浴血沙场和侵略屠杀,却忘了在侵略者统治下同胞过的屈辱的生活。文中祁瑞宣空有一身爱国豪情但迫于家庭迫于生计只得委曲求全,所以老三瑞全走时他坚定的支持,不仅是为了扶大厦于将倾,更是将自己的信念托付给了他,也算为国尽力。他代表了所有在敌占区不敢冲破蚕茧但对国家民族始终关心的人,让人对他们有种刺痛感却深感无奈。男儿志在血战沙场奋勇杀敌,却被困于北平这么一个牢笼中,忠孝自古难两全。
读老舍的文字,有时总觉表面温暖但却不知哪里透出的悲伤,作为一个北平人,老舍深知北平的美:春有花,夏有果,秋有风,冬有雪。对生活中的美好描写的更是醉人心弦,但是一切的美几乎都在战争当中荡然无存,更让人激起对战争的不满和对侵略者的愤恨。快过春节时,祁老人的重孙儿重孙女吵着要兔爷儿、糖葫芦,小孩子对战事全无所知,以为前两年的光景会重现。但那时北平笼在一片黑暗之中,侵略者不允许百姓自由交易,多半的商铺都关了门,更有甚者,城外的几乎一切都难以运进来,发放的“共和面”更是对百姓的欺辱与漠视,人民叫苦连天。最让人愤怒的当属“汉奸”,为了一己私利置同胞国家于不顾,对侵略者摇尾乞怜,他们既是可恨的又同时是可悲可怜的,也许卖国求荣的行为让他们换来了一时的安逸与洋洋自得,但他们的下场有目共睹。老舍对他们的夸张与调侃,我想,这或许是对恶人的一种宽容,他从不声色俱厉地声讨和批判他们的无耻和罪恶,而是让他们在故事里一样有着生动的让人发笑的行为,他赋予他们情感、赋予他们性格、赋予他们滑稽的一面,他并不急于激起读者对他们最尖锐的痛恨,而是让人们在叫骂他们的同时也觉着他们可笑而可怜。老舍对待恶人一样有着关切同情,在他看来,恶人并不有意作恶,邪恶是因为无知与盲目。祁瑞丰、胖菊子、冠晓荷、大赤包、招弟、蓝东阳甚至是一切杀戮的罪魁祸首——日本人,都是如此。老舍的笔下对日本侵略者和日本人民分的一清二楚,人民都是痛恨战争的,住在一号的日本老太太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证,老太太的通达反映出来的是日本国民残暴的根源,这根源直指一种根深蒂固的浅薄与无知,她的国民失去了道德和良知,失去了正义的判断能力,他们对天皇的忠诚是因为愚蠢和盲目,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犯下不可弥补的罪过。
无知者也是值得怜悯的。所以老舍始终留给他们一方余地,这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的品格。
小说里面人物的遭遇让人感慨万千,老舍赋予了他们生命,赋予了他们品格,赋予了他们血肉,让他们成为了当时成千上万处在苦难中的中国人的缩影。但是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气节,正是数百万人民的民族气节和奋勇抗争让我们赢得战争,赢得了未来和光明,中国人总是向前看的。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血和肉换来的,我们更应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品质发扬光大,也许这也是老舍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吧,文字的力量在于润物无声,温暖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