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浮躁之气星星涌来。在图书馆闲逛瞥到一本书,书皮是那种仿佛薄荷的清新的绿色——《活着本来单纯》。单看书名就有种吸引力,一直喜欢散文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她。
《活着本来单纯》是本散文集,是丰子恺所作—他不仅是散文家也是名画家,他的作品兼有平易淳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他的画犹如他的作品朴实有趣,简单又不失韵味,散落在文章里更显其雅致。在《活着本来单纯》的扉页上,如是写道:活着这回事本该如此简单。
《活着本来单纯》以“豁然开朗”开篇,即揭示了他所见人与事的本质。丰老用一个“渐”字将时间刻画出来,“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无常。”时间比空间更加不可思议,它无声无息却让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不断追逐。
作者用“一册帐簿”来记载世间万物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因果果,当为现下手足无措时,不妨将苦难视为常态,难题便也迎刃而解了;他用“实行的悲哀”由小看大,如风景一般,远观总比身临其境更让人心旷神怡。
正似《活着本来单纯》书中所言: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于其外,也许我们生活的烦恼就在于此吧。丰老画了一幅长在墙缝的嫩芽来描述“生机”,他讲述水仙花经过的三次劫难来折射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人终有尽头,乘坐着这辆驶向坟墓的列车,车程可长可短关键看能否在孤独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享受自己的快乐。
童时总是那么的让人神往,丰老回忆着儿时与囡囡的玩耍也怀念着旧年代热闹的新年,那时候的真如今早已不敢拾起。在《活着本来单纯》中,已经不记得哪个早晨伫立在麦浪中闻着绿色的味道,也不记得哪个闷热的下午掬一捧黄土还玩得不亦乐乎,更不记得哪个夏日的傍晚大人们讲着一天的新鲜事,小孩子们脱了鞋向空中满天飞着的蝙蝠投去。
最喜丰老在《活着本来单纯》中一幅插画: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此情此景惬意自然让人意犹未尽。丰老眼中的友情比现在充斥着的利益关系来的更加纯洁,他在游玩途中遇到一个求助却无人相助的妇女,看见有辆装瓜的车翻倒偷瓜者却多于相助人,人情冷暖显现于此。“后之视昔,亦由今之视昔”那时欢喜的童年时代终于还是走向现实,丰老的那些回忆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罢了。而此时的我也明白时光已去,如今也是到了像绵羊的地步。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丰先生惜情惜物,事态万物在他所作的《活着本来单纯》中皆具活力。当人们赞颂牡丹的雍容华贵,他赏杨柳“高不忘本”,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她亲吻。垂柳可能是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万物复苏时是否还惦念着冬日死气沉沉的自己?我是偏爱绿色的,每当春日来临看到百态丛生,那不屈与活力总让我心生敬意。生活姑且如此,失意时如冬,得意时如夏,难熬的兴许就是你抬起头时的春。
虽说散文总是让人觉得不如小说有情节跌宕之感,也不如诗歌唯美流畅,但是读一篇散文集使你觉得你处在观赏风景最佳的位置,能帮助你找回现代人心里渐渐缺失的一角。《活着本来单纯》有丰老的随笔以及其对事态的透析,看似凌乱的小故事却是串联成了一人一生的光景。
丰老最珍惜童心,他认为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就是孩子们眼中的所有物,世间万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安全地见到。比起他们来,我们的心眼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丰先生在《活着本来单纯》中这样说: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绿杨芳草固然怡人,但是现今已经做不到如陶渊明那样的篱下采菊,没有物质生活想身处桃花源是万万不可能的。揽清风抚落红,精神如此放松才能保证工作中的热情,只有爱生活才能被生活所爱。这就是《活着本来单纯》的生活韵味。
《活着本来单纯》没有过多优美的辞藻,就像雷子的《成都》没有很多电音的掺杂也能让人心静舒畅。即使我知道我未来会是同大众一样顺应生活,可我还不想完全地屈服,哪怕只有一刻,我也想单纯地活着。喜怒哀乐我想任之而来,做不到在《黑镜》中的人明明愤怒到极点,却还要装作乐观博得一席人的赞赏。在我眼中那并不是素质高的表现而是人性的摧残,与其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做一匹温顺的马,不如单单纯纯地奔腾在田野中。
朋友笑我太理想甚至讽刺我未免有些清高,我只说我所表现的就是真实的我,因为《活着本来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