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难忘法源寺
2019-05-28 17:2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营销161 谢清梅 

初读《北京法源寺》,感觉我看到了不同于电视上嬉笑怒骂的李敖。书中,满腔热血的爱国志士,风云变换的中国政坛,形形色色的人,在那灰暗的天空下,书写了历史的传奇。

这本书以法源寺为见证,以戊戌变法为主要事件,通过哲理性的对话来表达观点,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更加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敖写的历史小说还是有他鲜明的特点,引经据典,逻辑分明,充满了写作大家的豪情与魅力。

清朝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百姓生灵涂炭。这时的中国该何去何从,没人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要说千百年来的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可是人最特别,最难禁锢的就是思想。于是乎,在当时外国先进思维的冲击下,一些人悄悄地嗅到了救国方法的气息,走到了时代的前面。改良和改革终究哪个能救国,这不是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的是摸索和尝试。正如傅雷言,“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姻缘巧合,或命中注定,谭嗣同走在了这次摸索的前头。在改良失败后,可以逃生的他毅然选择死亡,在临死之前一一写好家书,不为牵连他人。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那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心中的光明。他用自己的鲜血,指引了另一条救国之路。要有何等的情怀,才能如此从容赴死。他在临死前想得如此周到,如专诸之母和田光之死,怕他人念着自己被拖累。谭嗣同离开的越决绝,就让人越心疼。如此一般英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死得其所。

同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在谭嗣同赴死前,日本方面对其的劝说和营救。一开始是比较难理解,后来想到,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看来表面的帮助,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积累之后要挟的资本。不成功日本不会有损失,成功了可就有很大的收获了。正如现在的局势,美国对台湾问题这么上心,还提供武装支持。若台湾真被其怂恿挑拨,那对中国的发展是极不利的。国家关键的是在处理外交关系时擦亮眼睛,认清敌友,坚持自己的原则。

小说结尾最让我惊讶的是,小说开头的“普净”和尚居然四十年后成了“李十力”。这个“李十力”,“就参加两次革命而言,他是董必武;就精通佛法而言,他是熊十力;就为共产党献身做烈士而言,他是李大钊”,而他和康有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对话也是意味深长,而李敖对康有为的评述在我看来,是比历史课本更是高明了许多:“清朝说他太前进,民国又说他太落伍,在夹缝,他也为群体牺牲得不明不白。”可以与他类比的,居然是袁崇焕。历史总是悲怆地让人难忘。在当时那个年代,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国家,去探索救国之路。哪怕牺牲地不明不白,哪怕没有人理解支持,他们依旧是个大写的人,是中国的英雄。如今透过书本去看那段历史,未免感到惶惶和惭愧,现在的我们要做多少才能不愧对那些勇士。

逝者已逝,我们唯有在心里默默地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今后的中国的发展还望更多有识之士去探索。我们现在,也只有多关注世界时事,开阔自己的视野,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祖国尊严。在改变世界之前,先改变自己。愿共勉之!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