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碎片化阅读,缺少对整本书的理解,因此很难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很幸运,在我好奇心爆棚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好书,遇到了一个好的作者马克·李维。
说到马克·李维,很多人都看过他的一本书《偷影子的人》,看过的人评价很高,各种书单上都在被当做治愈经典来推荐。但是对于马克·李维来说这本书还不够好。一来这本书写的时间早不说,即使已初见他写作风格的雏形,但不够大胆,不够深度,二来它并不够“魔幻”(这是后来在他文学中常出现的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地方,能看到他深厚功力的地方),也就是不够突出。治愈系书籍这么多,但怎么从这中间突出呢?我在这里写几本我喜欢的作品推荐。
《第一日》《第一夜》属于上下两册,书中大胆的把宗教和科学的矛盾放到台面上,我一开始也会担心会猜测他会怎么把这样的矛盾解决好,也会想如果是我可能会怎么做。书中有问到过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记不住三岁以前的事情?是刻意不让他回忆起来还是什么?”教父的严肃询问:“你们确定要把这样的问题解决得清清楚楚吗?世界上有多少人把信仰依赖给宗教,如果你们打破了这个梦是真的对他们好吗?”很多科学家在深入研究科学以后却信奉了神明,李维给出了他的见解,与其追究宗教的真假,不如想想世界上多少人通过宗教救赎自己,让自己找到存活的理由,如果真的解开了奥秘,真的是对他们好吗?是了,有时候没必要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有人需要就是它存在的理由,模糊是一种保护。
《哪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是李维对我来说最喜欢的一本,也是我哭的最恨的一本。逝世父亲对孩子最后的帮助。保留了父亲记忆的机器人,打破两人间的坚冰帮助孩子找回爱情。“让我们从永恒中偷几个小时过来,一起分享哪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正是为了这个,我才从另一个世界回来。”我们常常和父母缺少沟通,叛逆的我们觉得要有自己的生活,觉得远离这样的束缚是在追求自由。其实真正把我们放在心上的只有父母,每个人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看不清世界的险恶,终有一天我们离开,他们只能看着我们的背影,那是“不必追”。最害怕的明明还有话没说清,明明还没来得及说声“我爱你”,却没有时间了。还好这个他们能偷来时间,还好他们最后不是遗憾,用李维的方式让我们好好珍惜。
《假如这是真的》是李维最早出版的一本书,且不说它够不够好,梦工厂的导演马克·沃克斯在看手稿两页时就买下了版权,然后就有了《宛如天堂》。一个人和灵魂之间的爱情故事,只有他才能看得到的她,也就注定了彼此的唯一。男主角千辛万苦让女主角回到自己的身体,可惜她不记得他了,他独自承受过往,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给了她一个花园。结局自然是好的,她们再次相认。世界是神奇的,我们期待的是遇见,遇见神奇的事,遇见奇妙的物,遇见相伴的人。无论怎么样,该遇到的人总会遇到。
《七日永恒》“知道你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就在地狱里找到了天堂。”《伊斯坦布尔假期》“你出门以后遇到的第七个重要的人就是陪你走下去的人。”……有人说他的文章主人公运气太好,我觉得他可能没认真看书,有失去才会有得到。这些主人公要么经历很多挫折要么坚持了别人不能坚持的,他们都值得拥有幸福,更何况这只是小说。
他的作品我推荐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译品,排字合理,外观大方,文字优美,能比较好表达作者原意。相对于一本书,我更想推荐的是这个作者。他的作品很简视人,只有真正爱看书的人才能坚持的下去,不是无趣,而是需要更多的专注。他的写作风格大胆,涉及范围广,他能用几年的时间走世界去写一本书。而不是想很多所谓的作家,经历一点风雨便写出的所谓成功学治愈系书籍,大都属于一类,没有深度,讲些无病呻吟的话以引起人们内心孤独的共鸣,这样只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经不住时间的打击。能被称为masterpiece的作品并不是这样的。
他的作品像一个倒置的树,开头看似凌乱,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慢慢的有了眉目,最后所有感情爆发,深切且醉人,分明不是悬疑小说,却有悬疑小说才能带给的真相大白。他不单单写爱情,对爱情亲情友情交织的深度描绘才是他作品被称为糖浆式的理由,甜中带涩,尝了后会上瘾。他用一个个人和事让我们体味真情以待和相知相守。时代潮流中什么都在加快,人潮拥挤之间,我们却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害怕失去,缺少一个能获得温暖的地方,这是李维给他读者的礼物。
我们不一定有和影子对话的能力,不一定有穿越时空的爱恋,不一定有能制造保留记忆的机器人,李维教我们的是珍惜,给予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