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红楼遗梦
2016-09-07 19:22 经管学院经济151班 吴香云 

最初,《红楼梦》映入我眼帘,便知,这本书决不让我略读而已。翻开扉页,冥冥中注定我已成红学之迷。于是我开始了这段红楼遗梦。

开始看的并不是红楼文本,而是电视剧,我不喜欢87版的,因为他让我觉得少了红楼思想中的奢靡之气。衣服并不华丽,园林并不豪华,就连演员也让我觉得少些灵气。我是个很注重感觉的人,我不喜欢一本惊世之作就被如此演绎而已。说到这里,恍惚又觉自己又不是那么痴迷于新版红楼了。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说对新版红楼我的感受。

即便已过一年,我还是无法忘却当初看新红楼的触动,那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黛玉闺房像男儿居所,一几青玉案上,砚台、毛笔、书本,皆是齐齐放置;一张红木靠椅上,仿佛出现一副弱柳扶风的娇躯。谁曾想,翠纱糊蓬窗,秋雨湿罗幕的夜里,一位可人儿流泪赋诗一篇《秋窗秋雨夕》,而我最爱的一句便是“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一行人又来至宝钗房中,见此房越觉简朴,原来宝钗此人性格生来便不爱金钗手饰,她便是如同王熙凤一般,竟是脂粉堆中的英雄男儿,但特殊在她竟没有王熙凤外强中干之韵,贾母要宝钗到自己房中拿些饰品装饰装饰,也被她回绝了。

大观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可比性的便是宝黛钗三人卧房,宝钗黛玉皆游完,独独安排刘姥姥一人又醉游了一处。石阶、长檐、红瓦,一种逼人的奢华瞬间流露,这便是宝玉之房“怡红院”。带着几分醉意进房的刘姥姥刹那间被触动了,“这是哪位小姐的闺房吧?”确实,宝玉的一切一切都给我一种强烈的细腻情感,这位怡红公子哥,我早想劝他不要到处留下情愫,一颗情种便足矣害他一生。袭人便是首例。

我真的无数次幻想,像《步步惊心》主人公玩一次穿越,到红楼梦中一游。我不要显赫的家世,不要高贵小姐的身与命,我只此一求,那便是;做一个平凡的丫鬟,虽无力做到顾全大局只求冷眼旁观当一位局外人,坐看红楼的风雨兴衰,我不曾想去改变他的什么,渴望的就是能看透红尘轶事,即使不能脱离凡尘,但略尝其中一番滋味也未不可。

看完电视剧,我又读了红楼文字版,这一次,吸引我的不再是情节,而是那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作为引子的诗,我早已烂熟于心,熟的只是外表,它的内涵至今我仍无法领悟完整。我对小说里那些哲理深刻的诗尤为喜爱,《好了歌》及其解注词、《螃蟹咏》,我觉得曹雪芹已不再是为世俗所困的落魄贵公子,而是和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相提而论的神仙,这世俗红尘已被他看透,他的死只是成全他的愿而已。

好词好诗太多太多,哪一首不是要你费心费神去了解的?而我愿意。可能是影响太大所致,那个夏天我已然成了“疯子”。用毛笔写字、撕掉墙上的海报、去掉房间里多余的装饰品、做竹简再写上我爱的诗句、更胜者,我自己开始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首小诗。也许到了她们那里,我写诗水平,就如同香菱一般了,呆呆的自己呆呆的诗。

要是问我谁给我的印象最深,或者说有没有在红楼梦里找到一位有缘人,我会肯定的告诉所有人,是的,我有。

从我还没有读红楼时我就了解到有这么一个“佳人”,她的芳名“史湘云”,又号“枕霞旧友”,这是海棠社里湘云的笔名。或许是因为我俩的性格,或许是因为我俩的名字,我不得不重视又重视,留心又留心。她豪爽、自由、才貌兼得和永远叫不清楚的“爱哥哥”,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女子,然而如此佳人却落得痛心下场。先不说结果如何,只说她在荣国府的岁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众位姑娘里也就她敢拿黛玉比戏子,冷不防脱口而出,除了宝玉,她便是惹怒颦儿的第二人了。就因她的豪爽我将她视为红楼里的知己。没有黛玉孤傲、没有宝钗圆滑、她就是他,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史湘云。

窗外的水泥墙令我产生深深厌恶之情,我想在午夜透过纱窗看看星星的想法都不能够满足。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闭上眼,思绪在我的脑海里畅游,那里没有砖瓦泥墙,只有黑夜与满天繁星,这样我才能够在无人吵闹的长夜里,独自享受曹雪芹为我构造的红楼遗梦。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