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京剧,却爱上了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因为里面有一个做人的道理,从一而终。
小豆子被身为妓女的母亲送到梨园行学戏,他穿着简陋,面容清秀,眼神里漏出一丝偏执和恐惧。师傅嫌弃他是六指,不收留。倔强的母亲忍痛剁掉了他的那个指头,师傅才要了他。母亲走了,他烧掉了最后母亲给他的一件外套。寒冬的夜晚,大火熊熊,这是新的开始。在这里他遇到了师兄小楼,一个对他好,有担当的师兄。在这里,他成全了自己,成了角儿。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挚爱,京剧。
一直,小豆子是一个执着的人。在背《思凡》时,他总是背“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尼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他的手被打得出血,还是背“我本是男儿郎”师傅说,您真是入了化境。师兄说,你是不疯魔,不成活。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就算被打死,也不会说一句软话,不吭一声。后来被经理看中,他却又背错《思凡》,直到被师兄用烟斗烫了嘴,他才突然改口“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师兄这一举动成全了他,让他成了角儿。他的内心也完全融入了京剧,好像自己就是京剧里的人,京剧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就像他的戏迷袁四爷所说“有那么一二刻,袁某人也恍惚起来了,疑为虞姬再现。”没错,他是真虞姬,师哥是假霸王。
小豆子成了陈蝶衣,小石头成了段小楼,他们成了角儿,一起唱《霸王别姬》。蝶衣小半辈子和师哥唱过来了,在他的心里,师哥就是他的霸王。当师哥找了花满楼的姑娘菊仙,他不答应。他要和师哥唱戏,“说好了是一辈子,差一年,差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可小楼是个俗人,师傅打,他会跑,他会耍滑拍砖头,虽然仗义,却不是一个如蝶衣般倔强的人。小楼想有一个家,有自己安稳的小日子。对小楼来说戏只是戏,谋生的手段,菊仙只是一个女人,并没有刻骨铭心的爱。菊仙却是一个有个性的女子,她不甘堕落,扔掉了一切钱财,断然离开青楼,投奔了小楼,她并没有认清小楼,小楼在花满楼救了她,她以为小楼爱她。四人帮时期,小楼被斗,他反咬蝶衣,甚至说菊仙是妓女,和她划清界限。小楼扔掉了蝶衣两次送他的剑,那是他们儿时的约定,是他们友谊的象征。只有菊仙这个特别的女人不被四人帮打倒,她从火堆里拣出了剑。在被小楼辜负了以后,毅然上吊。没有爱情,没有友谊的生活,她宁可不要。她和蝶衣一样,都是执着的人,都是被小楼辜负了感情的人。经历了晚清,民国,日据时期,新中国初年,十年浩劫,他们各自的本质也都显露得清清楚楚。最后一次蝶衣和小楼唱霸王别姬时,蝶衣拔剑自刎。
蝶衣说,京剧是美,是情境,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我不懂京剧,却爱《霸王别姬》,这里面的台词字字玑珠。蝶衣师傅说,是人就得听戏,不听戏就不是人,只要有人,就有咱梨园行。师傅是一个老艺术家,他一直在执着得为京剧献身,在他眼里,京剧只有勤学苦练才会有结果,容不得一点旁门左道,不努力,永远是下三滥。蝶衣深受师傅影响,他说现代戏不是京戏,受到收留的徒弟小四背叛,他用师傅的方法,口气教育小四,虽然小四没有成才,可我看到了一个和师傅一样热爱京剧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电影看完了,这样的京剧台词还在我耳边徘徊。虞姬从一而终,选择了霸王,最终为霸王死。蝶衣不是虞姬,他从一而终,选择了京剧,最终为京剧死。他爱京剧,他是一个戏迷,戏痴,戏魔,戏疯子。不管台下是什么人,什么阶级,他只管唱戏。当日本侵华,台下大乱,没有灯光时,他依然唱戏。这种痴迷让我敬佩。这样爱着京剧,为它死又有什么。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人格的伟大,一个正真的京剧艺术家,而不是一些人所谓的什么同性恋,抑或性识别错误。也只有这样真心爱自己所做事情的人,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好。我们这个世界上人类所创造美好的东西,我们都要感恩蝶衣这样的人。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创造出美好的艺术。
我也是一个执着的人,看蝶衣就像在看自己。爸爸妈妈总是教育我,无论做什么,贵在坚持。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努力学习,顺利读高中,读大学。看似顺利的人生,却是非常后悔的选择。因为入大学四年后现在的我专业技能很差。读书坚持了这么多年,高考完本来想做医生,却调剂到这个学校,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我还是“执着”得坚持了四年,甚至考研,所幸的是没有考上,没有让我继续错下去。自己不适合的专业,真的很难有所进展。这四年的经历在考研失败后让我顿悟,坚持,一定要建立在适合自己的基础上。
从一而终,这是成功的秘密,做人的道理。可是,只有正确的选择才值得我们从一而终。我们不能愤恨自己的职业,不该痛苦地捱日子,人生每一天都应该是幸福的,享受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辛苦,一定是有成就感,幸福感的。看《霸王别姬》,我更加懂得了从一而终,那就是从自己喜欢的事物而终。
本文获第九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