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疱人只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这是出自于嵇康与“竹林七贤”之一石涛的《绝交书》之言,整篇文章言辞激亢、观点犀利、其一针见血的气势令人敬仰,而嵇康也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世人皆知有“嵇康一死,从此广陵散绝世”的说法,殊不知更有令古今文人墨客拍案叫绝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也是名誉古今。嵇康,生活在魏末晋初,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不畏权贵,忠于内心的精神使得他成为“竹林七贤”的领袖。
嵇康,曾任魏国散中大夫,并在而立之年迎娶魏国长亭公主为妻,本以为此次以后自己在仕途之路会平步青云,在仕途上可以一展宏图大志。无奈物是人非,公元265年,丑恶昭著的司马氏集团发动政变,威逼利诱魏帝退位,从而盗取天下政权。自古以来皇权的确立都要从上天寻求理论的支撑,而对于篡位的司马氏自然也要稳固统治基础,去寻找理论上的支撑点,从而控制百姓思想,加强自己统治根基。为此,司马氏便积极拉拢天下才学名望之士来为自己宣扬造势,为自己争夺话语权,并给予高官厚禄来拉拢天下有才之人,以图江山永固。而对于嵇康这个曾得魏宠的才子,便是更是积极拉拢,但无奈嵇康每次婉言拒绝,于是统治者便想到“竹林七贤”之一,并与嵇康曾有过这知己之交的石涛。而石涛在这场政变中却未隐退以保志节,而是在司马集团的巨大诱惑下终于按耐不住,并且并官至礼部尚书郎的高位,摇身一变成为司马统治集团中的新贵。为此司马氏便派石涛来拉嵇康拢,并许于高位。而对石涛来说,一来报答司马氏,二来想升官、一显文采,为此才有我们今日所见嵇康刚肠嫉恶、铮铮不屈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自古以来,显达时能兼济天下而不改初心,穷困时能独善其身却不困顿。这是中国文人墨客一贯的价值追求,在嵇康看来自己纵然不入朝为官,是因为自己有着“老庄,亲居贱职;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同样的胸怀。这在嵇康看来不仅是读书人的志向,也是更深层次精神上向往,趋于朴真,无意贪念世俗权利而退隐山林,且远离当朝的黑暗政治之中。所以石涛,司马氏,是不能夺取我的志向,纵然夺取,你们所获取的也是我一巨百无可用的肉身,因为我的心早已留在山林之中。
在史料记载之中,嵇康是一个行为放荡不羁,举止不符世俗礼仪的怪人。殊不知嵇康自幼丧父,故而在母亲、哥哥的疼爱之中长大,所以一直以来很骄纵。再加之自己喜好周老之学,所以嵇康放荡不羁的性格是不难理解的。而面对官场污秽不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多老费神这样的环境,对于一个远离仕途的人来说是丝毫没有半点吸引力可言。再加之志向不同,所以嵇康在面对强权之下,依旧不出仕为官,归隐山林之中。
论语中有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典的话,而嵇康还是面对凶狠残暴的司马氏,他们更是强加必须入朝为官的命令,但嵇康却丝毫没有退却,直言相告。其中“七不堪”与“二不可”都是讲出嵇康自己的不愿之因,并且直言不讳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了石涛的虚伪、司马的黑暗。而对于信奉周老之学的嵇康更难容忍的是,司马氏还要他去非议汤武,浅薄周老来给统治者编造谎言来迷惑百姓,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羞耻,是一种放弃尊严任人踩踏的痛。嵇康断然拒绝,随之而来便是他毫不留情的批判。是啊,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却又怎能和藏污纳坎的人同处一室,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故而嵇康是真诚的,忠于自己的良知,更是对石涛讲出了自己内心的真言。
“不可自见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腐臭,养鸳雏以死鼠也。”鸠专食腐坏植物,而鸳则是非梧桐不息,非醴泉不饮,两种志向,习性不同的的鸟都不能相提并论,更何况嵇康呢。《绝交书》寥寥数笔之言便让石涛和他的主子早已体无完肤,那对嵇康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是的,文笔那么犀利、比喻那般的贴切,就好如一阵突袭而来的狂风,瞬间便吹走了石涛、司马氏脸上遮丑的纱巾,他们是那般的的手无足措、面目狰狞。故而石涛是一位勇敢的斗士,相比于李白的“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嵇康更来得猛烈,更有力量感。在他心中,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你”又能奈我何!
文尽至于,嵇康也吐露出自己内心之中最为柔软的一面,“女年十三,男八岁,未及成年。”便瞬间是我认识到他不仅是一位无畏的都是,更是以个负责,仁爱的父亲,虽然是真情实言,但没有半点委曲求全,不像李密在《陈情表》一样用孝来打动司马氏。但我认为真是这番之言才是那个正真忠于内心的嵇康,才有这篇让我们感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定然会被《绝交书》被司马集团所见,对于嵇康来说难逃一死,嵇康对于死亡又曾何所畏惧?所以《与山巨源绝交书》才让我们看到那个真正豪爽洒脱,一尘不染的嵇康,既有刚肠嫉恶之心,却又不失仁爱、真诚的贤人、斗士。只是无缘聆听那一曲名誉古今的《广陵散》。或许嵇康不入朝为官是因为和他在魏任职有关,而写出这篇《绝交书》,但我们看到的更多则是忠诚,不像石涛这般的墙头草。因此,嵇康不但是我们所应该尊敬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是的,一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使嵇康命丧黄泉,可那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像诗人臧克家所写的是一样“有的人死了,但他依旧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早已死了,”嵇康所代表的精神却依旧活在我们心中,他是不朽的榜样,更是信仰的化身!
“野人有块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我看到嵇康又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