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柳永
2016-09-07 19:17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柳永原名三变,奉旨填词的故事如同李白高力士脱靴般妇孺皆知。不过我更喜欢从柳永的结局可以回望他的人生,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或许有不知情的人士认为柳永是不正经的,不入流的词人,恰恰相反,我甚是喜爱这样的柳永,流连于烟花柳巷,结识红尘女子,看似风流,实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因大家都是性情中人,看破世俗名利的肮脏。不过最让我为之动心的还是他与谢玉英的爱情故事。

       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世人赞颂苏轼为亡妻作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千古名句,但谁又知柳永的“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同样是对爱人的思念。如此一来,更想赞颂这样多情的柳七。从小是天才的他,不像仲永那般被名利吞噬才华,即使遇到皇权也不能使他屈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难道没有一种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爽不羁?

       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虽不被皇帝赏识,但在民间广为传唱,词人做到这种境界也是成功的。他的诗词,会令人产生深深地共鸣。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这些都得利与他在烟花酒馆的“厮混”,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在古代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妇女,尤其是娼妓女子,并不被世人拿正眼相看,而他却在赞颂她们,鼓励她们,发现她们的可爱之处,陈师师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最后我喜爱柳永的原因,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是因为他身上没有一个词人与百姓的距离感。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