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读《纯粹理性批判》有感
2017-04-16 09:56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伟大无需多言,其思想之集大成,复杂深奥,远非本文作者区区之辈所能深刻理解的,不过借助一些解读的资料参照原著对其思想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个人觉得就某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鄙薄之见。现将康德当时的哲学环境以及《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概括。

    当时欧洲哲学主要是所谓的唯理论(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经验主义)。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重理性,重演绎,要求从所谓的清楚明晰的原理中推出一切知识来,后经莱布尼茨发展认为感觉经验只能提供偶然的不可靠的知识,只有潜藏在理知中的天赋观念和自明原则才才是真理的来源,但是否弃经验,单凭理性并不能区分科学与宗教,他们承认并且论证上帝存在,实际上好些都是形而上的独断,只在自己的思维中兜圈子,不注重结合实际,与近代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培根是经验论的创始人,提出了重实验,重经验事实的归纳法,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经验中得来,后期代表人物洛克论证道:人心是一块白板,我们的知识归根结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他将事物分为第一性质(体积,形状,数目等)和第二性质(颜色,味道,声音等)并且认为第一性质为事物本身所具有,而第二性质则不过是某些不可见的第一性质作用于我们所引起的感觉而已,只存在于主观感知之中。贝克莱由此发挥,认为第一第二性质总是不可分离的联系在一起,二者必定存在于同一地方,最后得出著名论断“存在即是被感知”那么沿着这条路线,休谟将经验论发展为彻底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贝克莱已经将存在化为感知,而感知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瞬间印象,那么它们是如何联结起来具备一定规则秩序构成知识呢?休谟认为这是人们经验习惯构成的,客观上并没有这种规则和秩序,休谟不仅否认了上帝,灵魂,而且同样否认了客观规律的存在,这样两派最终都陷入泥淖之中。可是,自然科学在凯旋前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几乎统治了整个18世纪,现在这种确实的科学基础却成了问题,具有真理性质的科学知识如何可能?而且关于上帝等的形而上的问题能否如自然科学一样能得到明确证明,两派都无法解决。

    一般说来,康德调和了上述唯理论和经验论,而且吸收了牛顿和卢梭等的当时先进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全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通俗讲即普遍必然的科学真理如何可能,康德认为人先天的具有时间空间两种先验感性直观形式,和纯粹知性概念即量、质、关系、模态四类12范畴,它们是先验的与经验毫无关系,而物自体提供感性材料,两者结合(前者起主动作用)便产生知识。前者因为是先验的就保证了普遍必然,而后者由经验而来则保证了客观有效。康德将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理性,知性主动作用于感性材料产生知识,而理性又规范引导知性使之不超出经验之外,因为知性一旦超经验使用便会产生二律背反,人只能认识现象界而物自体则是不可知的,物自体又是实践理性的基石,由此认识论进入本体论,之后非《纯批》内容,就不谈了。

    康德认为时空直观是天生就有的,为什么先天具有?为什么只有时空是直观形式?康德无法解释。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人的时间观念与空间意识和动物有根本的不同,后者是浑噩无知且被动接受的,那么,这种观念与意识是如何由低级到高级呢?由被动到主动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在劳动过程中,猿脑变成了人脑,虽然实际情况远为错综复杂,但道出了本质问题,在劳动主要是制造-使用工具的活动中(多是群体协作),他们需要彼此间交流来分工以合伙获取和分配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得到了锻炼,后来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操作,脑部越来越发达,古猿的脑量大概500g而人脑量则是1500g左右,也是一个较为有力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知识是可以传承的,一代又一代的积累,终于沉积为人类整体的无意识,并不是先验的,而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可以拿如下两个事例说明,关于狼孩的故事,他虽然拥有人脑,但因为没有在社会中经由人类的教育,从而长大后各种习性几乎和动物没什么区别,而如果我们从小像养小孩一样养一只动物,最终它也无法拥有人类的各种认知能力,所以我认为时空直观不是先天具有,它是随着人类漫长发展而逐渐生成的集体成果,生理结构和社会教育是人的时间观念和空间意识与动物根本不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大因素。

     至于知性范畴,康德将亚里士多德的10范畴加以增删改为12范畴,同样认为它们是先天具有的,同样无法解释。如前所述,范畴也是人类历史长期实践的产物(用实践观点解释康德为李泽厚提出)而且范畴绝对不止12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认识的不断加深,范畴也在增加。拿因果范畴来说明,现在人们普遍相信凡事必有原因,对这个论断很少怀疑,那么这种观念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在人类初期当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到某一程度时人们会发现对于一些事物背后总有一个原因推动,但开始并不把它当做普遍必然,而后发现好多事情都可以找到原因,于是经过直观推理,便产生这样一个论断,凡事必有原因,但一旦遇到雷电,日食等等当时根本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时候便出现了问题,找不到原因怎么办?于是对因果观念的相信加上动物本性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让原始人类认为有一个力量远为强大的东西在操纵着一切,从而产生一种膜拜,畏惧的心理,我认为这也就是各种神的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回到范畴,它就是这样由人们的低级到高级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内化到观念意识之中,当无法解释来源时,便被归结为先天的理知。

    再说先验统觉,康德将感性,知性,想象,概念(纯粹知性概念)称作本源,那么这些本源的协作是如何可能得呢?即使说知性运用概念作用于感性材料,以及表象有选择性的联想,综合以构成认识他们的这种功能叫做统觉,统觉即是本源的综合统一,康德不断强调统觉的综合统一是最高点,是最高的原理,但遗憾的是同样不可知,康德认为统觉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艺术,其真是状态很难被打开在人们眼前。与前面时空直观与知性范畴一样,我认为统觉仍然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培养,生成的一种心理能力,是集体经过漫长时期的历史成果,而对于个体则是人脑加教育生发了这种能力,而且范畴也是这种能力的产物。

    最后,我提出一个根本问题,人类如何产生?诚然,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因素,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原因使古猿具备进化为人类的条件,猿脑应该在某一结构上具有与狗,猫,猪等不同的地方,而这一不同是至关重要的,就好像一粒种子,在一块纯粹的土地上施肥浇水最终什么也收获不了,实践类似于施肥浇水,那么种子呢?来自何处?在那个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是什么使猿得到了这颗宝贵的种子,我以前认为是来自偶然,可能是自然某些电闪雷鸣等自然灾害对脑的结构产生影响,后来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偶然只具有个体偶发性,绝对没有整体族类进化的必然性,那么到底从何而来呢?我想不出来,不过我坚信一点,这个种子必须有

     继上面人类如何可能,可以提出动物如何可能?而生命的更低一级则是植物如何可能?从无机到有机,从无生命体到有生命体,这个质的转化是如何可能呢?更深入一点,那些实体质料是哪儿来呢?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为本源,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都应建筑在思维和存在各自如何可能之上这个根本问题上来?以及他们在发展历程中互相的作用。它太复杂,太深奥,我自己虽有一些肤浅之见,但存在好多矛盾和漏洞,而且篇幅也不允许,此处就不多谈了。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一个上帝,我们人类的发展不过是他的一个游戏,地球的发展完全不需要人类(事实上人类对地球只有破坏)会不会是上帝觉得只有浑噩的动物不过瘾,从而造出些有灵性的人类玩玩,对于上述假设无法驳倒,但是,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上帝从何而来呢?仍然是未知,经验没有给予,推理也无法办到。在这方面我完全同意康德,上帝存在与否在理论上并不能证实,神都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而作为信仰对于社会的安定则是有必要的,“对于一切不可言说的东西应该以沉默代之”维特根斯坦这句话似乎很适合这里,不过我想加上一点,口头上沉默,而思想上则可以思维,作为个人的主观信仰十分有必要,而信仰往往是对一个人的一生行动的指导 。

    科学家预测50亿年左右地球会被太阳吞噬,也就是说人类终有走向灭亡的一天,不管数据是否准确,也有可能等不到太阳动手,意外的行星相撞也可能提前将人类行程结束,动植物的存在是无机变有机,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生存发展,而人类在此基础上,意外的获得了那颗种子,从而发展到今天笑傲地球,宇宙星体都是由尘埃颗粒物经复杂演化组成,所有星体形成之初都是冷冰冰的岩石,那时候一切毫无生机,地球发展到现如今这个阶段我觉得实在是神奇,不可思议。

    所以我认为人类以偶然(其实所有的偶然不都是必然么)产生,以必然运行,那么其消亡也是必然的(好像遥不可及的样子),这不是悲观厌世,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什么能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只有改变。

    一切来自原始的终将回归原始。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