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天行者
——没有丰碑的民族英雄
2016-04-10 23:02 自动化学院 自132 班 华晨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当这段颁奖词再次浮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我刚合上《天行者》。

  将时间定格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十年动乱,百废待兴,而国力绵弱,一时间只得优先考虑发展核心城市。而偏僻的乡村,如果没有一大批被后人认为水平不高的民办教师苦苦坚守、穷其一生的去哺育乡村的心灵,只能是一片荒漠。

  落雪的时候,鸟都不飞,云也不飘,只有界岭小学的铧铃声还能和雪花一样随风轻舞飞扬,那些住在界岭深处的人家可从未听过这样的声音。在去往界岭的路上,万站长一边向欲扎根于此的外甥介绍那个盛产男苕女芍且从未走出一个大学生的界岭及界岭小学的相关情况,一边告诉又外甥:和他们呆久了,是会“中毒”的。这句话我信,且深信不疑。因为谁处在这里,和他们待在一起,就会被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的。

  我将书中描述的界岭在脑海中构想一遍,迟疑了好久:究竟是什么,让三个老教师能在那个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教学环境下坚持了大半辈子?

  尽管界岭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可他们一个学期去二三次也是奢侈;尽管他们一个月仅有的三十五元钱工资也是拖了一月又一月,甚至拖了九个月还是拿不到手,可他们一直坚守住课堂;尽管在周末为护送那些远道的孩子回家还要步行十几里山路,有时还会遭风吹雨淋雪打,可他们从未间断过……

  如果非得要有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让他们梦寐以求却一直遥遥无期的一两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名额——值得的,应该的,必须的。

  穷尽数十年的光阴来孜孜不倦,是源自于对转正的渴望,这已经成为了每个老师的心病,不治之症。

  然而他们又是这样的天真,当转正机会真的降临的时候,他们却毫不犹豫的把幸运的光环戴给了新来的老师,原因只是年轻人更有希望和能力将界岭的孩子带出去。当县上派人下来调研时问及学校有什么需求的时候,他们竟然异口同声的要求添置一些新的桌椅。虽然转正早已成为了他们的心病,但是学校设备的严重不足和学生的未来人生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心病。

  或许他们的故事离我们很远,听起来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是“民办教师,什么本钱都没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操劳着,传授知识,教育做人,以至于界岭的百姓对老师产生了不一般的感情。别的不说,只要身上沾着粉笔灰的气味,再凶恶的狗,都不会对老师狂吠。

  我还很好奇:书中描绘的界岭美食——油盐饭究竟是什么美味?其实只不过是用一点菜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再加点盐水。这样在现在都很难理解的饭食在那个界岭却被老师们视为美味。在那个被永远的贴上了“穷”标签的地方,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他们生存现状,但他们还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所蕴含的师道良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艰难的支撑着。

  忽然想起了去年在郊区秦北中学支教的日子。和界岭的条件比起来,这里所有的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这儿的孩子虽然是进城务工的子女,但是他们不用吃油盐饭,不用走十几里的山路上下学,不用担心有大雪封山或暴雨急流;这里,老师也不会有“心病”,不会担心工资拿不到手。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这些零零后们没有被物质上的满足所束缚,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丝毫不差于界岭的那些男苕女苕。教师们,本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信仰,不张扬,一心扑在学生的身上。我从秦北的老师的身上也看到了那些民办教师的影子。

  其实,不论是民办教师还是公办教师,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学生,用一样的心,流一样的血,拥一样的梦,擎起了一面叫做教育的大旗,让所有的孩子不掉队。

  “每一位辛苦付出的劳动者,都是在苍茫天地中身体力行努力的向前,向前!三百六十行,于苦中作乐,谁不敢说他们亦是‘沧海苦行者’呢?他们在每日的或喜或悲中,品味人生,向往明媚,却不料我自己也已中了他们的‘毒’,默默地本分地执著着,匍匐前行。”我在从秦北回来的路上,亦感慨如斯。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