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城市里的农民
从自卑封闭到不卑不亢,从乡村教师到出书的人,他的人生是一部复杂的青春励志史。
学习,勤学苦读,吃不饱也要考第一。教书,尽职尽责,最后一个学生也要教到最后。掏炭,踏实肯干,不仅能吃苦,脑子也是弯弯绕,最差的二班都能变最好。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强烈的求知欲及对外界的向往,致使他读了很多书。学习时读书,打工时读书,休息时读书……通过读书,放下自卑,平和的看待周围的一切,某种自信也由此滋生和成长。
正是这种自信,滋养了他的爱情,很美很沉重。格格不入的两个人,深深爱着彼此。好像再大的差距也拉不开两人的距离,却终究,敌不过天人永隔。
他还是那个勇敢、质朴的他,洪水来临,奋不顾身勇救侯玉英;黄原打工,多结的工钱悉数退回;煤矿下井,为同伴挡下一记重击。
他的那颗质朴的心,闪耀着明亮的光,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
孙少安——双水村的能人
对于孙少安,第一印象,18岁的生产队队长,年轻,却有为。
他的活络思想,是他走在人前的资本;他的忠厚实诚,是他立信于民的资质。
“烂包”的光景靠他支撑,不厌恶、不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的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
为了弟弟妹妹能够上学读书,他13岁开始务农。为了村支书田福堂的嫁女心愿,他娶了秀莲。为了全村村民能够多分一些收入,他扩建砖厂。为了同村的孩子们的能够就近入学,他创办学校。
穷,苦自己,双肩挑起一个家。富,助他人,一人帮衬整个村。
孙玉厚——天一样的庄稼汉
“人跟畜生的区别就是‘腰’。畜生的腰与地面是平行的,人是垂直的。不是说挺起腰干做人吗?只有把腰挺直了,才能腾出两只手来,像个人。”这是玉厚老汉人穷志不短的人生真谛!
作为一个哥哥,他将小自己11岁的弟弟当儿子养,早年间千方百计将弟弟调到城里,只是没想到不争气的弟弟犯了错跑回来娶妻。为了替弟弟凑齐彩礼钱,他不惜拿出小儿子的学费,尽心尽力。
作为一位父亲,他为了不在女婿满银的批判会上发言试图喝开水烫哑自己,为了不让大儿子少安再犯政治错误欲剁掉手掌……
这样一位铁血老汉,也有他的心底柔情。小儿子少平即将远行,他走进屋子念叨着书包的拉锁修好了,以后要多用蜡抹一抹,念叨着西城边上有一个远房亲戚,过不去了可以去找他。
正是他的淳朴与骨子里的要强培养造就了两个儿子的成功。石破天惊的情感,不只是伟人指点江山的豪迈,更是在平淡生活中一回眸,望见的质朴人性。
田晓霞——新时代的楷模
田晓霞走了。
随着镜头里田父逐渐模糊的身影,我和舍友泪流满面。
“没有找到尸首,只发现了她的相机。”
前一刻,她还在奋力救人,拼尽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托起小女孩的生命。
而现在,那个在河畔机灵地抢着吃红薯的调皮女孩,那个陪着少平掏烟囱的鼻尖上沾了灰的班干部,那个为帮少平摆脱上门命运而假扮其女友的俊俏姑娘,那个追随爱情黑暗中落泪的执着身影,那个时刻奔走在一线的敬业记者……流失的岁月,一幕幕在脑海闪过,模糊了视野。
“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
亲爱的晓霞,我的泪水为你而流,我由衷的祝愿,在另一个世界里你能够幸福。
田福军——人民的父母官
他正直,坚持原则,面对上级领导妄图弄虚作假敷衍副总理的提议,据理力争、义正言辞;他宽容,胸襟宽广,曾经的老对手兼上级是这么评价的:“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胸怀宽阔”;他能干,手法果敢,对于农场原住居民闹事,三下五除二,处理的有条不紊;他好学,知识渊博,和人聊起天来也是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彰显了他深厚的学养。
在文革浪潮中,他心系于民,坚持自我,用侄女润叶的幸福换来同事的支持。在无情洪灾时,他身在一线,身体力行,失去了女儿晓霞的生命。在大桥的坍塌后,他刚正廉直,公正执法,没有包庇妻子爱云的错误。
的确,他是一个好官。
最后,双水村的人们欢笑的迎接少安的归来。少安在抹泪,和少安一同陪伴秀莲回家过年的人儿都在抹泪。“我刚才睡着了。”秀莲的一句话,宽了多少人的心。是啊。有时候,最令人愉悦、畅快的词不是兴高采烈神采飞扬而是虚惊一场。虽然都知道最后的结局,我却执着的认为,好人该一生平安。
本文获第八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