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又是四月,又是这人间美轮美奂的四月天。这美如画轴,秀如青丝、兰叶薇蕤、花香鸟语的四月谁人不曾流连忘返,谁人能不怜爱呢?
四月的风,雨,乃至那丝丝缕缕的烟尘轻抚着这历经千年帝都的繁华与荒凉,轻抚着那雕梁画柱,翠羽生烟的富丽与尊贵,抚着那年金戈铁马,兵戈相残的昏暗与悲痛。柳絮如棉随风如棉飘散,溪水涓涓流淌,帮随着四月优雅又多情的舞步向我们缓缓而来,向着这四月天中沉寂兴衰的历史走来。
庭前芍药妩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世间爽朗,大气的牡丹也只能出于李太白的饱含风韵的墨笔之下。倾城倾国,而不失典雅。举世无双,而不失娇贵。很早之前就这四月的牡丹,尤其是兴庆宫的牡丹有所耳闻。所以到了这如画的四月天,就情不自禁的牵肠挂肚起了这兴庆宫的牡丹。在春天刚来之时,脑中就连绵起了它的尊贵与华丽。更有甚拿起了黄巢那‘满城尽戴黄金甲’的气势磅礴来和这兴庆宫的牡丹比一番高低 。
是啊,这四月的牡丹美得让人失去了意识,但观赏其美丽之于,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美丽的牡丹让人有些莫以名状的伤感。不由得让人忆起了刘禹锡的《爱莲说》:世人盛爱牡丹,可爱者甚蕃。是啊,牡丹,寓意着富贵,和对生活的美还憧憬,有谁不曾拜倒在它的花裙之下。不有一句‘宁可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脍炙人口名传。并非我有喜新厌旧的风情,而是这牡丹开得太艳,太太肆无忌怠,而让人为此忧心,和牵肠挂肚那。
记得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曾在《论法的精神和批判》中讲到这样一句话:这世间一切的事物自从诞生,都暗示着死亡的到来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无人可以逃越’。中国被称为儒学之首的《周易》再乾卦第一中讲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六,亢龙有悔。讲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物极必反的通俗道理。大自然尚且如此,跟何况那经不住严寒酷暑,冬风凋残的牡丹呢?我并非不喜爱牡丹,而是这种爱发自于心,而难于言表才让我陷到了这沉思之中.....
四月的花是如此,四月的天也是如此,人世间的情理更是一样。 中国历来推崇“中庸”思想,追求其平衡,物与物的转化,不像西方的哲学思想那么极端。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秦是何其伟岸,气势磅礴。乃至有“覆压三百余里,遮天蔽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一日之内,一共之间,而气候不同”这是何其的雄伟和壮观。估计自商汤到秦之前还未曾有过这般宫房。自公元前235年,昭向襄王至秦穆公 之际,秦还不为东方六国所视,常遭欺辱。故而秦穆公礼贤下士,任用卫鞅,依法制而图强于天下,后至嬴政挥鞭东指,王翦、蒙恬而灭六国。而成始皇,其功绩标于史册,传古颂今。
可耐秦灭六国,而骄横横生。焚书坑儒,酷刑立法。其势如日中天,让人不刚靠近。而天下之人心怀激怒,而楚人一炬,可怜百事之基业,毁于一炬.....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历史是一面镜子 ,它照清那些秦的宝利、丑陋的,鄙夷的嘴脸。 历史是一本书,它交给我们汲取历史血的教训,黎民的悲痛 。和引以为鉴,兴于当代,恩泽后世。故而,灭六国者,非秦也。族秦者者秦也,非天下也。秦的灭亡,在于不实施仁爱,不任用贤人,宠信赵高 ,律法残酷所导致的。
西汉有文景之治的美谈,为后后世治理天下所效仿和学习、称赞。汉文帝,实三十税一,轻徭薄赋,而黎民百姓为之称赞,欢跃。文帝曾有建鹿台的计划,但考虑耗资百金,而弃置不建。这种节俭,何其气魄不可不说让我们惭愧啊。文帝在世,于政事躬力亲行,总要询问群臣意见,唯恐有所失误。耕耘农田,以垂后世,让万民归心,发展生产,而国泰民安。文帝在世刑法很少使用,以仁爱垂治天下 。选贤举能,而使政治河清海晏 。文帝真是把前秦的灭亡警钟于耳长鸣不绝,忠谏之言不绝于殿,才有太平盛世。故而,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汉武帝刘彻也是在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君王。他的一生功过掺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记》,兴办太学,把美好的德育推之天下。协音律,做津乐。北击匈奴,安邦定国,推恩之令,问鼎天下,洪业有三代之风 。但其在位多年,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外事四夷。迷惑鬼神,巡游无度,而使百姓 怨声载道,民生凋敝。起为盗贼之人甚多。辛在晚年依照罪于天下,才是汉室基业得以流传。
历史不仅是一种记录人们关于生活,国家,真实的记载,更多的是警示后世。对自我而言,更有借前人之鉴,而,修生养性只用。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纳梁韦为皇后 。梁韦是梁商的女儿,梁商死后。顺帝任梁冀为大将军。到了公元146年,汉质帝立。但是质帝年少,而不精于政事,在任梁冀为总揽朝权的大臣。但梁冀专横骄奢,以至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等到梁皇后去世,又被加封为食万邑户,共计有三万邑,其妻孙寿为襄城君,兼土地五千万。而梁冀手下太官也可肆意出入寿府,导致朝中大臣大小官吏求立,贿赂人数及多,严重破坏政治风气。梁、孙同为朝中重臣,竟相比起奢华,骄纵玩乐。强取豪夺富铄之之才。
论语中有讲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梁冀的是告诉我们,要从内在的去在心灵栽花种草,修一谈清泉于心而不受染。‘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被是美好的,却需要我们去加以晕染,和描绘。我们都是着大自然平凡的儿子,我们不求能丰功伟绩。但求像一株绿芽,用着自己的努力,去点缀这美好的世间,使其美丽多彩。死则甘心去做一片枯叶,化为闰土,来回馈着生我养我的土地。
《资治通鉴》撰于北宋,起于战国,终于五代。记录着1362间的历史,共计294卷,共计380万余字。但就是如此,毛泽东通读十七遍有余,并且写批注和感悟,结合时局学习。真是这样的借鉴历史,和熟悉中国的历史,才能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复兴,迈向辉煌。每每,流连于这芳香四溢史卷之中,总与着书中得兴亡欢跃和悲伤。犹如文帝的贤明,仁爱,于百姓的疾苦为乐,心中像蜜糖一洋甜蜜。再如由王莽之流,篡夺政权,祸乱朝政,危害天下,而百姓疾苦于不顾,饿殍满地,为耻而大加哆骂。更为,司马天下至于晋,兄弟相残,兵戈相见,争权夺利,而哀伤不已。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再此学习历史,在此批阅历史,为的是为自己指明方向,为时代指其不足。君不忘,侵华战争,硝烟未灭,而虎狼之心未曾断绝。君不忘。南京同胞死伤之痛,惨绝人寰,而贼人不绝于边。我至亲致敬的同学们,同胞们。历史不可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不但要多读书,更要读好书,通古达今,更要以着博大胸怀去关心国家,关心民族的发展命运!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内心保存这善良,美好和感激之情,感激着身边的每个人,感谢他们给我们提供的爱。因为就是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在创写历史,和推动历史的进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己之力,帮助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一点微不足道的回馈,那也就不算白看了一通史籍,和不负那小司马的远大志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着写史、撰写史书的人目光去关心天下,忧国忧民,感受其中的欢乐,与悲伤。以自己的努力给社会,带来那么一点小的改变,那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落红不熟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龚自珍的花语之意就在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在自己身上传承发扬,给社会以福祉吧!此刻,我再以着这样的目光,和心态去观赏兴庆宫的牡丹就更有深意了吧,静看庭前花开花落而内心淡然。
本文获第八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