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肖申克的救赎》书评
2015-11-15 18:49 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131 何贝 

之所以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因为作为一名理学生,我把大部分时间付诸于学术类书刊读物,而它是一部我完完全全用心读过的小说,当然更因为它著名。

    在我个人言论开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创作者史蒂芬·金。金,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对于金的文学成就,则由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的“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小说”一言以蔽之。主要代表作有《闪灵》、《绿里奇迹》、《尸骨袋》以及《肖申克的救赎》。

    金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所有创作都是恐怖小说,例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出自合辑“different  seasons”(也被译为《四季奇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恐怖小说(尽管里面有的故事包含了一些恐怖元素)。讲述的是发生在肖申克监狱囚徒身上的故事。主人公叫安迪,叙述故事的是和安迪关系最好的狱友——雷德,雷德因犯谋杀罪先安迪入狱,而后安迪出狱,是肖申克监狱的“权威人物”,凡是你合理的需求,他都可以有求必应。所以他几乎目睹和经历了安迪在肖申克监狱来了又去的全过程,是他将我们带入安迪的故事,感受主人公安迪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

    安迪原是波特兰一家大银行的信托部副总裁,因被指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而进入肖申克监狱。虽然后来证实安迪只是“替罪羊”,但那也是他入狱15年后发生的事了;尽管已证实无辜,却也并没有顺理成章获释。故事的结局是:自进入肖申克27年后,安迪成功越狱。结局往往都很简单,繁琐的是过程。

    和所有囚犯一样,安迪锒铛入狱,但他却没有以一个囚徒该有的形象存在于肖申克。大多数被判终身监禁的犯人脸上都会有一种阴郁绝望的神情,安迪却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哪怕走上证人席为自己辩护时,他也表现出无比的冷静;面对监狱里各种各样的欺侮和潜规则,他既不委曲求全,也不逢人便诉,总是孤独地经历所有。即使在监狱,安迪也不忘他的职业,他一直关注着股市和税法,以至于后来他的利用价值帮助他成功越狱。

    他一开始便通过“权威人物”雷德得到一把小锤子和一张大海报,白天用锤子打磨石头玩,晚上看着海报上的美女入睡,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意图,他凭着自己的职业技能,替一代又一代典狱长们做点有利可图的事,以获得“独居”的优待,也为监狱图书馆发展作出大贡献,让狱徒们有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直到有一天,安迪意外得知案件真相,决心为自己重申,可是当时的典狱长一点也不想放安迪出狱,如此有利用价值的“小狗”,养在身边多有用。典狱长的这一拒绝就是十几年又过去了,安迪不再是初入狱时那只“高傲的雄鸡”,而是极度冷酷、沉默。但无论如何,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狂野,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就像安迪,他研究地质,最终在狱墙上凿出一条通往重生的路,27年后,他逃离了肖申克监狱,这就是那张海报后的秘密。

    金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读他的小说,你仿佛是在场的一员,注视着主人公的一举一动,同他欢喜同他忧。《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主人公安迪在整个故事中几乎都是一种自由活脱、睿智还带点传奇的存在。外貌清爽的安迪——他的指甲永远剪得整齐干净,双手小而灵巧,总让人觉得他应该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冷静的安迪——在入狱初审时,安迪不是声嘶力竭地为自己叫痛喊冤,而是冷静、镇定、不带感情地述说自己的故事,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他的自信诚恳还带点高傲。面对法官咄咄逼人的反问,可怜的安迪只能报以苦笑。正直的安迪——安迪心知肚明雷德也算是肖申克“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他不会向人磕头或拍马屁,哪怕被监狱的“姊妹”折腾的遍体鳞伤,他也绝不同流合污。

    第一次有求于雷德时,“我知道你有本事弄到任何东西”,开门见山,不喜寒暄的性格很快让人觉得安迪不同一般。睿智的安迪——或是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或坚信自己终会成功,或只是一种自由的感觉,即使被关进灰墙内,他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光芒。安迪是一名优秀的银行家,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狱中做些报税工作,帮别人获些利,赢得典狱长们的信任,从而得到独居的优待和监狱图书馆的工作。他也曾研究过地质学,所以发现了监狱灰墙上希望的空隙。坚持不懈的安迪——安迪偶尔会送给雷德打磨过的漂亮的石英,那是他每晚熄灯以后无数小时的苦工。他努力了27年才成功凿出了通往光明的通道,若是几十年来有一天安迪彻底被监狱的黑暗吞噬,那一切将归零。对囚犯来说,除了时间,一无所有,如果一个人能像安迪这样懂得利用时间的话,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除了棱角分明、真实自然的主人公形象,《肖申克的救赎》传递给人的是永恒的希望。作者史蒂芬.金三岁时父母离异,与哥哥由母亲微薄的打工收入抚养成人,童年生活贫困凄惨,在这种绝望的境地,“希望”很重要,有了希望,才可能有一切,没有了希望将一无所有。主人公安迪便是希望的寄托,有一位典狱长讽刺安迪“在狱场散步时好像当成自家客厅,神气地像在参加鸡尾酒会,脸上总有一种优越感。”在肖申克,囚徒终日郁郁寡欢似是最符合的形象,而安迪不同的正是因为心怀希望。希望之光的滋润,坚定的信念,才使他不至于被监狱的暗无天日湮没,向那里的体制化生活举手投降。在漫长的日日夜夜里,辗转千回,找到了生路,并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下,选择继续走下去。

    怀着希望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是希望、乐观、好运让安迪成功,与此同时他也将希望传递给好友雷德,他在给雷德的信中写道: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正是他的鼓励,才使雷德有了脱离监狱体制化,继续追逐自由生活的勇气。谁人无过,过则改之。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希望,从希望中获得力量解救自己,走向光明。

    安迪的传奇经历诠释了希望的力量,所谓《肖申克的救赎》实际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尽管安迪无辜,但是除了自己没人能帮他找回自由,只有自己信念的支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时,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值得一读。当然电影版《肖申克的救赎》也已上映,或许你觉得电影的视觉冲击更大,印象更深刻,但是若是喜欢文字,一个人安静地读完这部小说,会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真谛,而不是一阵呼隆闪电过后,再无感觉。

 

          本文获第三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