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是一个爱看书,但不喜欢评论故事的是是非非的人,因为我总觉得那是些别人虚构的故事,无聊时看看打发打发时间就好,完全没必要把此当成影响自己心情的事件去看待。自看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才觉得我是真的错了,而且错的是那么的离谱。这本书它彻底的改变了我以往的所有看法与观点,在读完这本书时,我的世界观从此改变。曾不愿评论或是从不屑评论一切的我,总觉得我应该用笔去记录下这本书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种想法一下子拥上了心头,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在这样的坏境下写下这本影响我以后生活的书的读后感。
这是讲述发生在阿富汗的一个故事,关于一个灵魂被撕成两半的埃米尔(埃米尔的朋友拉可辛这样评价他);一个因为嫉妒,因为优越感把亲弟弟最终逼上绝路的人阿米尔;一个为别人付出医生的哈里;一个内心藏着自卑,无怨无悔为“朋友”付出的哈桑,还有一个不谙世事的索拉博。他们三代人之间的纠葛,和在当时社会下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
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如此简单的七个字,它却自始自终吸引着我的眼球。从哈桑到阿米尔再到索拉博,他引出了多少曲折的情节,它影响了至少三代人的生活(之所以说至少三代那是因为故事只叙述了三代人,我不知道前事如何,同样也无从知道后事怎样,更不愿自己去推测前事,预测后事,所以用了“至少三代”这样的字眼。)哈里为了一个把他当知己却从不愿承认自己是他的朋友的“主人”,倾尽一生,最终得到的竟是“主人”霸占自己的老婆,为其哺育孩子一生,最终为他而亡;哈桑同样是为了一个从未承认他是他朋友的亲哥哥倾尽所有(当然哈桑从不知道阿米尔竟是他的亲哥哥),但结局同样悲惨,妻亡,子散,他死!
在这本书中最讽刺的莫过于“世间的罪行就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了她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这句话。阿米尔的的父亲埃米尔用这段话克制自己,教育阿米尔,可殊不知,他竟是犯这个错误的第一人。他偷走了阿米尔知道自己有一个亲弟弟的权利,偷走了哈桑知道自己有一个亲哥哥,自己的身上流着一半的普什图的血的权利。同样,阿米尔在受教这段话后,他栽赃哈桑偷他手表时,他欺骗爸爸,他在偷走了爸爸知道真相的权利的同时偷走了哈桑清白。反而是没有以这句话克制自己的哈里和从未知道过这句话的哈桑,做的更好。真心觉得真的是好讽刺的话。
总有人说,时间可以埋葬陈年旧事。我一直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在这里《追风筝的人》它帮我印证了这句话是错误的。不论多少年过去了,十年,二十年,还是从幼年到青年到成年再到中年,阿米尔他始终无法忘记哈桑曾经为自己是如此的尽心尽力,而自己的懦弱是如何的不管不顾哈桑,任人欺凌蹂躏哈桑;自己因为嫉妒是如何的陷害哈桑偷手表,而哈桑又是如何的承担着这陷害;这一切的一切,时间真的无法埋葬它,它会自己爬上阿米尔的心头,直到阿米尔开始赎罪的那一刻,他也不能忘记,最终也只能以这句哈桑曾对他说过,也这样一直做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重忆陈年旧事。
在这本书里我也了解到了人性的弱点,而且这种弱点贯穿着全文使这一切情节更加的细腻可信。当时在阿富汗这样的国家,逊尼派的普什图人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才是正统,从不把身为什叶派的哈扎拉人放在眼中,甚至不把他们当作阿富汗的公民看,这便是最简单的人性的自我优越感。阿米尔的父亲,一个优秀到无懈可击人,一个成功的普什图人,他和哈里从小在一起,关系是如此的好,说好过亲兄弟而不为过吧!(因为哈桑被诬陷头手表的时候,当哈里带着哈桑要离开的时候,如此强大的他竟央求哈里留下来,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好到不能再好)可即使这样,他就是不愿在众人面前承认哈里是他的朋友,理由或许就是他那自我的优越感,觉得他才是阿富汗的正统,而哈里不是。他爱慕莎娜芭,即使这个女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他都没有给过这个女人任何一点,或许也只因她是哈扎拉人,而他却是普什图人。同样在阿米尔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阿富汗正统而哈桑不是,也因此从未承认过这个同他吃同一个奶娘长大因被视为兄弟的哈桑是他的朋友(当然此时他不知哈桑是自己的亲兄弟,只把哈桑当玩伴看待)。
在这本书里我同样了解到了人性的优点。哈里对埃米尔的忠诚,对阿米尔,对哈里,的好;哈桑对阿米尔无悔的付出,对父亲的好,对妻子,对儿子的爱,都无可挑剔;埃米尔虽说说慌,但在他的身上,能看到他对于弱者发自内心的同情(亲自设计孤儿院,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经历了这么多的阿米尔,自己曾经犯的错误,终把这一切还给了哈桑的儿子,他终于找到他自己的定位,他拼死救出了索拉博,做着一个大伯应该做的一切,他不允许任何人叫索拉博为哈扎拉孩子,带着索拉博放风筝,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为索拉博,为哈桑......
本文获第八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