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论家李星曾开玩笑说:“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长篇三害。”随后,他解释说,陕西大量业余作家模仿这三位作家——路遥的个人经历、陈忠实的家族命运、贾平凹的鸡毛蒜皮,但贾平凹笔下的抽象别人看不见,陈忠实笔下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深度别人看不见。而这三位都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如今,谈起中国文学,乡土文学已经是不可不提,难能忽视的文学作品类型了,尤其是在小说创作方面,因乡土文学而闻名的也不乏大家,诸如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阿莱,刘震云等等,无一不是在当代文坛响誉的作家,其作品在文坛也拥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平凡的世界》《废都》《白鹿原》《蛙》《尘埃落定》《塔埔》等深入人心的著作,都彰示着乡土文学重要地位。
陕西是公认的文化大省,不可置否,其殷实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足以让它担起这份美誉。有这样一句戏言,说陕西人看中国人,觉得其他人都没文化,虽然是戏言,但其所蕴含的韵味,还是值得品味的——文化及地域环境对人的影响实不可小觑。而在陕西这片黄土地,就走出了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这文坛三剑客,而他们的作品也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质朴的爱,还有发省的沉思。这样的反馈,算是对这戏言韵味的小小实证吧。
很幸运,高二时由同学推荐,比较正式的读了第一本课外书《平凡的世界》,零零散散,历时一个月,落泪了,不止一次的,总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仿若那字字句句都在写我的周围。也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慢慢了解乡土文学,之后陆续读了路遥的《人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姐姐》、《风雪腊梅》、《月夜静悄悄》、《早晨从中午开始》、《在困难的日子里》。随时间的推移,这位作家的身影,他笔下的诸多形象,已经影响我在无形中了,田晓霞活波勇敢,孙少平的执着坚韧,田润叶的知性,孙少安的耿直质朴,高加林的自信虚荣,刘巧珍的温柔,姐姐的纯善······路遥本身的倔强,勤奋,要强,执着,坚韧,虚荣。
有一段时间,我竟成了这些人的扮演者,各种性格复制在身上,顺应而来的也就是这些性格带来的矛盾的心态,凌乱的思绪,这些似乎超乎沉重的东西压制了我的呼吸,因此就将“课外书”搁置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却更让我感受到,路遥和路遥文学的精神导师地位,当放下那些多重性格,细细的回味,便会感受到晓霞,少平在前方引导,高加林在旁边警示······生活的方向感,正直的性格,还有原本就有的真善得到了升华,并能固守之。
当对路遥的作品读之殆尽的时候,贾平凹,陈忠实这两位大家的作品开始落入我的书桌,记得当时班上有一本《白鹿原》,几乎所有的男生都多少有瞧过,不过,那更多是青春期在作祟,毕竟“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医书史淫”,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在这方面的描写绝对有过于前人的,但也是在这点的浓墨重彩,突出了中国农村,甚至是中国文化里对女性地位的定位——传宗接代,生殖工具。作品里的女性自我价值不受尊重,天性被泯灭,传统中国女性的悲哀在书中尽致展现。当然,这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其对宗法迷信,权势争夺,人欲的描写各个引人深思,脑海中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事件闪过,都在揭示这个民族的秘史和身处的生活哲学。
读完《白鹿原》不久,班上又来了一本《废都》,毋庸置疑,也遭到疯抢流传。那时候高三了,因学业的需要,没能饱览那本巨作,但从班上男生的热议中,我可以感受到,贾平凹,这鬼才在废都里的性描写绝对不亚于陈忠实,虽然没看,但那时候已让我对《废都》的读欲很强了《废都》曾在中国遭禁16年,这就让这本书对我的诱惑力更强了。
在贾平凹等作家的努力下,乡土文学,黄土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学里名声斐然,其魅力绝不是一个“俗害”可以概括的,合书后其引发的对人性,对哲学,对生活的深思,可能已无法言表,只可以一个个长长的感慨来概述一下了。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陕西文学“三剑客”。路遥已经过逝,贾,陈也已年迈,也终将要归入他们深爱的黄土,可值得相信的是,他们那些带着黄土味的著作,永不过逝。
本文获第七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