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2014-06-16 15:10 印105 折小燕 

                  

 

流浪的青春注定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看《滚滚红尘》这部小说,觉得很假,这个人写的故事怎么像梦般繁华,又那么死寂凄美,让人感动。后来了解她的一生,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后,发现原来三毛是在写她自己。

 

三毛,原名陈平,一个很奇怪的女人,东方第一个穿越沙漠的女人。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她从小孤独,怪癖,好动而不被人理解。她不相信爱情,却陷入滚滚红尘,她说过:“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漫漫流浪路,渺渺风沙后。爱情已经开始,浪漫却无法继续。那个来自西班牙的潜水员荷西,带她走入撒哈拉,带她走入幸福,带她走入悔恨,带她走入坟墓。

 

1979年荷西不慎溺水而死,她的世界已无法再流浪,也没有那个勇气去流浪。她本可以很出名,《滚滚红尘》被拍成电影后,获得十二项金马奖提名,她获得最佳编剧奖,她不远万里从海外回来领奖,当大家觉得她会给台湾文坛一股新的气息时,她却悄悄地离去,继续她的流浪。她和荷西,超脱世俗,超脱年龄(她比荷西大八岁),超脱国籍,只为彼此的执着,去沙漠找寻爱的足迹和自由,却无法超脱命运的安排。也许上天嫉妒她的幸福,要带走荷西,让她继续流浪,让她继续与文字相伴,而不是男人,让她的读者继续或者更忧伤,总之她不欠任何人,她的一生,就是爱与天下,只是三段爱情洗涤不尽滚滚红尘的痕迹,四十八岁的红颜也走不完天下,只是她的散文足以感动天下。当她向大她三十多岁岁的王洛宾大胆表白时,这样说:“你无法阻止我爱你,至少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她欣赏他的才华,对他尊敬,爱慕而又同情,她先后给他写过十五封信,他不是石头人,他也感动,他也犹豫,可他毕竟是理智的,迫于社会舆论,家庭等种种压力,最终没敢接受她,只写了一首歌给她。后来三毛自杀了,不为荷西,只为王洛宾,只为自己爱的权利,为梦,人生有遗憾,但有无尽的美,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告诉了我们结果。

 

我是喜欢三毛的,很是喜欢。我喜欢她的个性,欣赏她的爱情,佩服她的勇气。她一生,自杀多次,为屈辱,为爱情.她最后一次自杀终于是成功了,她扑进了死神的怀抱。也许死是她最好的作品,也许荷西的死早已带走了她生的勇气.也许她撒哈拉那幸福的六年预支完了她的幸福。   

 

因为书的内容也并不完全连贯,在我的观感里,前面都是三毛讲自己的感情,最开始几篇小文里是对父母的爱,对朋友,对世界的爱。后面大段大段梦境和现实,全是围着荷西转的。三毛的小说,不叫小说,只能说那是对她真实生活的真情纪实。为了三毛,荷西放弃大海,去了沙漠.他爱了她十三年.终于,三毛在恶梦醒来的深夜了,叫醒荷西,对他说出“我爱你”,说出了让他等了十三年的话.“我爱你,爱你胜于自己的生命”他们就那样在深夜里相拥,泪湿满颊。  

 

可是她那痴心的丈夫还是离开了她,再他们结婚六年后离开了她,带走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带走了她心灵的绿洲。“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是呀,墓园了埋的不仅是荷西的躯体,更是他们的一段情。我爱的人,不忍心留下你一个人在黑暗里,在那个地方,又到了那儿去握住你的手安睡?”这是三毛内心最深的痛楚。“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又相思的亲人啊!”谁能够忘记这涌自心底带泪的声音。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做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本文获第七届读书观影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