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需要在内心安宁的时候去看的电影。影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手法,故事徐徐展开。
宛若梦一般的风景,穿着彩衣的鸟雀,休闲的玩乐着的小动物••••••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出一个安谧的世界。本地治里镇是靠近法国南部的一个印度小镇,主人公派•帕特尔从小生活在这里,父亲拥有一个动物园,母亲原本是一个花园的植物家,他还有一个哥哥。
他生习水性,总对生活有着许多思考,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同时还是一位穆斯林。学校的课程让他觉得无聊和烦躁,学习之外努力地找寻一切使生活有意义的事。因缺少镇议资金的支持,父亲的动物园难以维持,父亲决定带着动物和家人移民加拿大,用卖掉动物的钱在加拿大开始新的生活。于是租下一艘日本船出发了。
航行的第四天,船在驶向中途岛的途中遭遇一场大风暴,船上的动物也都四散开来,失去了控制。父亲让他乘上唯一的小艇在太平洋中接受命运的考验。
小艇驶离大船的时候,一头斑马从甲板上掉下来,摔断了腿。小艇在大洋中飘飘荡荡,待他的情绪稍微平静一下,艇仓里突然蹿出一只鬣狗,向他扑跳着,他只好趴在小艇的一头,靠船桨和救生圈的力量才不至于掉进海里。噩梦般的夜终于过去,第二天万里无云,海天一色,小艇在太平洋上飘着,遇到一只原来由父亲养着名为橘子汁的猩猩。这惊喜的相逢,让派暂时的忘记了前一天的风暴。他还抱着一丝幻想与希望,看到橘子汁的孩子丢了,便安慰着她说父母一定会带着那些动物与他们重逢的。
鬣狗苏醒了,又向派发起袭击,派用一根木浆与它搏斗。鬣狗伤不着他,却将橘子汁咬死,在它开始吞食斑马的时候,艇舱里又窜出一只名为理里德•帕克的成年孟加拉虎,扑上去一口将鬣狗置于死地。老虎对活的生物总是比对死尸更感兴趣,帕克朝他扑来,手无寸铁的他挣扎无果,掉进海里。以后的故事便是他如何与虎斗,又如何与虎沟通,共同生存下来。他一次次的供给虎食物和水,而虎则激发了他内心最本能的求生欲望。
主人公派让我想起了《鲁滨逊漂流记》。同样是一个人,不同的是一个在脾气难测的大海上,一个在荒无人烟的小岛;同样对明天的命运一无所知,不同的是一个还要与虎搏斗,一个则要忍受无以言说的寂寞。鲁滨孙用刀在木头上刻线记录日期,打猎维持生活,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目前所面临的有利状况和不利因素,面对现实又不失乐观。派同样有他的作为,找到小艇上所有可用的东西,用救生衣、船桨、麻绳、渔网、救生圈等做成一个简陋的筏,以便在老虎袭击时有所退路;将船上的饼干、饮料转移到筏上;保存好有限的纸笔,写简洁的日记;用刀在船身上刻下一道道痕迹,让自己不迷失在时间的洪流里;用找到的航行指南小册子做緢,制造淡水;用饼干屑钓鱼,用装有纸条饮料瓶的做漂流瓶。
我很清楚地记着他遇难后的独白与行动计划:整理你的地盘,在挖掘的战斗中生存,制定一个关于吃饭、寻找救援、休息的严格的时间表;不要喝尿,不要喝海水;使自己忙碌,但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劳累;纸牌游戏能保持大脑不断地思考,集体唱歌是另一种能振奋精神的方式,极力推荐说故事。首先不要失去希望,晕船会使人精神衰弱,当船横着对水流时波涛会被更强烈的感受到。海瞄用作一个拉力来使船头对着海浪,正确使用它们可提高控制,减少波浪引起的晕船;遇难者必须在危机时分分享他们的救生艇。选择浪不大但起伏很有规律的一天;吹口哨安慰自己;用救生艇以舷侧对着海浪,伴随着晕船的不适吹哨子,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动物脑中建立起哨声与晕船的不适度之间牢固明确的关系。一个年纪轻轻,毫无航海经验的人,在遇难后的这份冷静与积极态度始终让我拜服!
人虎相斗,在小筏上捕鱼,经历鲨鱼和风暴,所有的事物似乎都不让他生存下去。风暴过后他站在小艇上朝天大喊:我失去了全家,我失去了所有,我投降,你还想要什么?那时的他,蓬头垢面,条条肋骨清晰可见,而虎也是皮包骨头,奄奄一息。他坐在小艇上,将气若游丝的虎头抱在怀里,平日里暗示自己要积极要乐观的精神全化作酸泪流出。然而,就像黑暗的夜空有星星点缀,派在海上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也欣赏过不少美景,恍若轻纱的月亮、闪着淡蓝色光的水母、成群跳跃的飞鱼、长着枝干和藤蔓可食用的漂浮着的岛••••••
上帝总是对敢于与命运做斗争的人网开一面,小艇最后搁浅到墨西哥海边,有人发现了他,他得救了。当人们抬着他离开海岸时,他哭了,不是因为历经磨难生存下来而感激,而是因为虎的离开!他是那么善良,对为维持生命被他吃掉的鱼都要说对不起,而帕克给了他生存的力量,他又怎能忘记?
派最后拥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有一双儿女,一只猫。这似乎是生活对他的奖励,对他的勇气和耐力的表彰。
本文获第六届读书观影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