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历史的昨天,苏武是忠君爱国的英雄,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个人认为,苏武身上没什么值得我们发扬的。这时我想肯定有一群人指着我的鼻子大骂:“你这个卖国贼,日本鬼子来了你一定头一个去当汉奸!”诸位先别急,待我慢慢给你们解释。
首先,这位“英雄”太轻生了,动不动就要寻死。尤其表现在第一次。虞常在匈奴叛乱,交往张胜,关你苏武什么事?你怎么知道:“事如此,此必及我”?牵累你又怎么样?为什么非要寻死呢?你不会申辩吗?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无病无灾,就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就不会委曲求全?你就不会假投降趁机回国?
这就涉及了苏武的第二个致命的弱点,——固执。固执使人呆板、拘泥、不知变通。犟人吃千亏,正是这个道理。瞧,苏武狂妄谩骂,匈奴单于不生气?别人骂你你愿意?人都是有尊严的,尊重别人的基础上别人才能尊重你。所以,关你大窖中纯属活该。如果你说几句软和话,审时度势,单于没准还会放你回去哩!看看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找个借口逃跑了,成立蜀汉,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喔,这个例子超越你所处的年代了。那么举个战国孙膑的例子。在魏国忍辱负耻,终于回齐成就一番事业,越王勾践,被吴俘虏表面应和,暗自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当然,这反映的是计谋,苏武未免显得有些愚拙,多受些皮肉之苦。
然后,苏武礼节甚倨,不庄重。作为汉臣,受儒家思想影响,应该以礼待人。於靬王赏识苏武,赐其马畜、瓦器、穹庐,按理说你应道谢吧。可是苏武没有。嗯,你给我,我就要,不要白不要,什么人呢这是!这点不算,李陵盛情款待苏武,好言相劝,苏武非但不听,反而又嚷嚷要死。
这又回到苏武的生死观问题的讨论,起初怕被连累,执刀自刺,真是视死如归。后来被单于放于窖中一折腾,又不想死了,宁愿放一辈子羊。你有点志气不会找块石头撞死?死后为烈士,不留芳千古?这样你说死有不想死,不伦不类,为何?
成全你的名誉吗?你的名誉是什么,替一个折磨你的家人的皇帝受罪?不值得啊!
你又不知变通,汉昭帝后来都改变对匈奴的政策了,你忠君,又忠在哪,那么倔强图什么?
等回到汉,头发尽白,大好时光都浪费了。回到汉又能做什么贡献,让你的子女享受荣华富贵?那你一生无所作为,岂不虚度年华了吗?
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的世界,不可与国外交流,丧失发展的机会,心志不渝,爱国爱民,固然是好,可我们还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否则,我们发展什么?女真人(满族)入侵山海关后,有些不识时务的人宁死不屈,白白去送死。何必呢?统一是大势所趋,你做了刀下鬼,又有几人能将你铭记?历史记住的是大清国,而不是白莲教、长毛、捻军。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其实也就二三十个人)抗宋起义,爱国吧?最终也没摆脱贼寇的骂名。所以,我认为,苏武之行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交流与合作,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气节,“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得之愚,仅供参考。百家争鸣嘛,希望其他不同意见也能发表。
补充:国家的产生本来就是一种罪恶,人们为了自己的既然利益相互轻轨、争斗。其实世界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人类的地球,何苦为了所谓“你国、我国”的利益而勾心斗角,怨怨相报何时了?
当然,在我们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为国奋战,可世界连成一体的今天,我们还是抱着仇视的态度看待他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