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常红:执“红”缨之锐 赴“常”胜之征
2025-07-01 09:40 学生记者 黄雅兰 

若以星火喻其志,当以磐石喻其恒。常红之名,恰似经年不灭的篝火,炙热而坚毅。

常红,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会计专业本科生,2023-2024学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2021-2022学年和2022-2023学年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主持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格结题,获2023年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第17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银奖等十几项奖项,以及“尚真笃学先进个人”“尚朴勤劳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学问深耕处 赛场展锋芒

谈及初入大学时的心境,常红坦言道当时的心情是五味杂陈的,既有对全新生活的期待,又充满着迷茫与不安。经过深入了解,和家人的权衡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强大的师资力量、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广阔的就业前景深深吸引了她,最后让她下定决心,确定了会计学专业。而在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后,她也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在财务核算与数据分析中找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她最喜爱的课程是《中级财务会计》,她把这门课程比喻为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将她带入了真实企业进行财务运作的基础逻辑世界。会计专业课程繁多且难度颇高,可她却始终保持着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秘籍,“其实我从来没有刻意盯着‘第一名’去学,反而更加享受‘搞懂问题’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她尤为注重课堂效率,课前复习,课后采用独特的“三遍整理法”巩固知识,即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堂笔记,把章节重点和易混点手写整理成“错题对照单”,再把积累的案例和知识点对应起来,形成“理论——实践”的记忆锚点。此外,她还建议用通俗语言阐述复杂知识点,通过“反向复盘”加深对错误的理解。

为保持学习动力,她将大目标拆解为小任务,寻找知识中的兴趣点,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她最刻骨铭心的低谷时期,是在备考六级时,首次备考的失利让她倍感压力,但她并未气馁,而是认真分析原因,调整学习方法,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通过考试。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在压力中学会调整,才能稳步前行。

在众多比赛中,大二下学期参加的正大杯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令她印象最为深刻。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备赛期间,从确定调研主题、选择模型,到线上线下数据收集,再到熬夜开会讨论,反复修改报告,一个个环节都“痛并快乐”着。一起为了共同目标拼搏的过程,让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她不仅收获了实用技能,更学会了团队协作,锻炼了意志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竞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奉献添逸彩 志愿筑温情

作为院团委副书记,组织团课与团日活动占据了她大量的课余时间。对于平衡工作与学习,她说道:“起初也常陷入手忙脚乱,但后来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她会找个自习室,关闭手机,用番茄“Todo”软件提高专注力;休息间隙则处理学生工作中的事务性任务,或是完成记忆类学习内容。大三那年,她组织了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从前期调研各年级专业需求、拟定通知,到活动开展时实时跟进班级完成情况,每个环节都倾注心血。“那场活动让我明白,协调多方需求、把控全局节奏,既是挑战也是成长。”

在校园生活的画卷中,她用丰富的实践与热忱的奉献,绘就出属于自己的逸彩华章。在200多个小时的志愿时长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疫情期间,她凭借手速如愿抢到了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的志愿者名额。“以前我比较社恐,不敢主动与人交流,但通过志愿服务与各种人沟通,慢慢就克服了心理障碍。”在活动当天,她耐心组织队伍,细心回答疑问,不仅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也明白了责任与担当。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一名志愿小能手,希望自己能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

为了响应传承红色基因号召,她曾作为队长,带领西安理工大学“晚霞余晖老有所为”实践队在金花校区开展调研,与离退休教师深入交流,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活动。在实地调研前,团队开展了一周的技能培训。结合实践工作实际,确定“笔录+影像”留档方式;根据访谈对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人一策,一人一册”的方案。实践队指导老师刘笑伟、朱晓艳从校情校史、内容把握、沟通礼仪等方面进行线下全程指导,带队教师任程宇进行了访谈流程梳理等4个方面的主题技能培训,为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实践中,团队发放调研问卷850份,开展主题分享3次,整理红色校史故事23篇,累计访谈超2000分钟,形成43万余字访谈文稿。受访老教师精神矍铄,讲述了西迁时盖干打垒楼房科研教学、各界捐款建金花图书馆、专业新成立时全国奔波调研等故事,展现了学校发展的历程,队员们深受触动。整合阶段,实践队梳理校史资源,结合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结合,前往社区、广场、学校等地开展3场主题宣讲活动。团队成员自主设计的Logo和5类原创文创产品也广受好评。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得到了学习强国等近30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还成功搭建了11个宣传平台,撰写了超过50000字的调研报告。

职涯途万里 琢玉现华光

毕业之际,常红已经保研至北京工业大学的会计学硕士。站在本科与研究生的交汇点,她以笃定的姿态规划未来,用时光雕琢出清晰的成长轨迹。

经过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她发现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很感兴趣,所以未来她会全身心投入到读研和深造中。研究生阶段核心目标是打基础,其次希望通过实习实践将理论落地。聚焦“理论筑基”与“实践融合”两大核心,她深知“无论是走学术道路还是职业道路,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学习能力都是根本。”

回望大学时光,她的蜕变如璞玉历经打磨。心态上,从初入校园时“随波逐流”的被动尝试,到主动规划成长路径——为保研刷高绩点、为竞赛组建跨学科团队;能力上,从“单点突出”到“立体成长”,在志愿活动中锤炼沟通能力,在学生组织里学会统筹协调,在团队竞赛中领悟协作分工,再面对任务时,会第一时间思考成员特长与分工逻辑。而最珍贵的蜕变是在成长上,从“害怕犯错”到“享受试错”。原来成长不是“做对所有题”,而是“敢于直面自己的盲区,并且愿意花时间填补。”小本本上密麻麻的疑问、向学长学姐的虚心求教、跨专业选修的勇气,都见证着她“在试错中成长”的坚定脚步。“大学就像一台打磨机,把我从一块棱角模糊的原石,慢慢打磨出了自己的纹路”她感慨道。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带着底气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稳稳地奔跑起来,这便是她的成长。采访最后,她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要尽早树立目标,筑牢专业根基,按时复盘,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感受成长的温度。”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