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金秋九月,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教师徐卓飞已经在西安理工大学度过了属于自己的第十个教师节。作为一名本科、硕士、博士阶段都在理工大攻读的毕业生,他对于母校一直有着很深的情感。“我在西安理工大学遇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能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老一辈教师,才唤起了我对科学知识的热情,上学时我就希望和他们一样,能够用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三尺讲台勤耕耘
博士毕业后,徐卓飞如愿成为印刷包装数字媒体学院的专职教师,主要承担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除了完成好基本教学内容外,他一直以“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结合前沿知识持续更新迭代自己的授课内容。“《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课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它早已不同往时,前沿图像技术成果常常冲上热搜,例如无人驾驶、文生图像、元宇宙这些热搜词汇,都蕴含了极为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了确保授课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他每学期都会对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增加大量内容。他说:“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和途径是很强的,如果不吐故纳新,让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学生必然对课堂失去兴趣。”
除了持续改进授课内容,他还通过课堂创新、实践教学、思政建设等方式不断打磨自己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评教成绩从最初的94.37分升到今年的98.24分。近年来,他积极参与本科、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录制了专业网络课程,并先后获得“首届陕西省高校创新大赛优秀奖”“第六届陕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第三届‘树魂立根课程育人’思政讲课比赛三等奖”等教学奖项,教学内容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实践教学辟蹊径
徐卓飞热衷于思考如何从企业横向研究中剥离出与课程相关的科研任务,再将其作为实践作业分配给同学。由于有实际工程背景和企业需求背书,又与授课内容密切关联,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和干劲儿,取得的成绩往往超出他的意料。他深入学生实践工作,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实践项目和科技竞赛。
吴国华是2016级印刷工程专业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产生了浓厚兴趣。授课期间徐卓飞结合他的专业方向,量身设计了一套技术方案,“既然你是学习印刷机械的,那么咱们一起试试用数字图像处理来实现设备故障定位。”
吴国华半信半疑道:“这不太可能吧?图像还能定位诊断?”
接下来的两个月,在两个人合作努力下,一款基于声场图像化的手机APP诞生了,吴国华这套小软件得到了省级大创优秀结题。这个软件是吴国华的第一个图像处理相关项目,后来他考入我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继续开展数字图像领域研究,如今就职于海康威视,已成为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专业人才。
教学科研共生长
何昱和王瑞哲是徐卓飞2015级的学生。下课他经常找这两名学生交流课堂之外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聊起游戏,他开玩笑地说:“不要小看游戏,游戏里用到的往往是计算机、图像、人工智能等领域最顶级和前沿的成果。”
在他的提议下,三人从硬件开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印刷物料采集与管理系统,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串联。刚开始容易,谁知道越做问题越多,该项目竟然持续了1年,由于工期太长,三个人逐渐从“师生”变成了“战友”。该项目先后获得省级大创优秀结题,王瑞哲也获得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相关成果入选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展示项目,并代表学校赴大连海事大学进行了项目成果展示。
何昱和王瑞哲由数字图像处理入门,唤起了对信息学科的兴趣,最终以397分和394分的高分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分别就职于腾讯和阿里,成为了真正的职场精英。时隔多年,三人的工作微信群依然活跃,有时候甚至是深更半夜了,想起一个技术问题,立刻就会交流起来。
十载春秋,辛勤耕耘。徐卓飞先后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获得多次优秀结题。与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实现成果转换5项。发表SCI检索论文10余篇,其主要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