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教育部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中国教育报承办,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协办的“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结果揭晓,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王宗强荣获“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
王宗强,中共党员,讲师,研究生学历,全国高校就业指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会员,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自2009年6月留校以来,先后担任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同期负责学生党建、资助、团学及办公室日常管理等工作,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陕西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陕西省十佳辅导员等荣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对于此次获得荣誉的感受,他说到:“这不单单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学院的荣誉。能够获得此项荣誉,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培养,办公室的同事们对此也都有着莫大的贡献,我由衷的感谢他们对于我的支持。”
稳扎实干,在辅导员岗位上成长
当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关系,选择这样的职业对于王宗强来说可谓是所学尽所用。在他读研二时有一段兼职辅导员的经历,这颗深植于心中的辅导员种子便在那时埋下——“当年直接带了七八百个学生,在那次工作中便被这个职业深深吸引,就喜欢上了!”,王宗强眯着眼笑着这样说到;在学校生活多年,对学校那深厚的感情也是他成为辅导员的一个原因,大学期间他便是英语专业班上的班长,后来又跨专业就读了本校的研究生,在学校生活久了任谁离开恐怕都不会舍得。种种原因促使他慢慢靠向了辅导员这一职业,最终他参加了学校辅导员的笔试和面试并顺利通过,辅导员的生涯便开始了。
舒适区永远无法进步,对于王宗强来说有着几个难以忘怀的阶段。万事开头难,最初当上辅导员的时候,一下子要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老师,同时也要面对一个新的环境,这着实是一道坎儿;后来又接手大四的学生,要考虑其就业问题,想要做好这些工作是相当不易的,无不需要慢慢揣摩,积累经验。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土木院从水电学院分出来成立新院的那段岁月,这对于身为土院的一名辅导员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本着之前工作的经验,王宗强参与了学院学生工作的各项建设事宜,同时引导了学院第一届学生会的成立,稳扎实干的做着每一项学生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回想起来也是让他感慨万分。最后一个阶段是进行思修课、军事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等一些教学任务时,他说:“时间久了会越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得学会为自己‘充电’,想要在课上达到信手捏来的程度不学习是不行的。”谈起“充电”,记者了解到王宗强这学期得到了一个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读在职博士的机会,谈起这次机会他是倍感珍惜,每天5:30分起床赶校车去上课,从不敢有片刻的放松。
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这是一个需要做到细致入微的职业,是一个良心活儿,没有真正的统一标准,也不能去要求回报。职业的衡量评比不能通过今天有没有查宿来进行,唯一的标准也许就是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每当王宗强所带过的毕业学生发来一些问候的消息时,那一刻便是他最为欣慰的时候了。他还说工作中一定要做有个心人,要时常总结凝练自己的所感所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他深有体会,这每一次的荣誉如若没有大量的准备是不可能获得的。
“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
在王宗强带过的学生里,获得“西安理工大学知行榜样”荣誉的王旭东是其中较为优秀的学生之一——2016年,王旭东获陕西省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个人比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团体第一名、国家奖学金等等。谈起对他的印象时王宗强像拉家常一般的讲起来,王旭东是个体育生,很聪明,他的体育成绩数一数二,担任过体育队队长,曾经获过国奖,也得过体育冠军。王旭东曾找王宗强聊过考研深造的问题,王宗强能感受到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从不给家里人添麻烦,王宗强在学习方面鼓励他,并同他的教练沟通,和他的专业课老师也进行过交流,两头抓他的学习,还手把手教他怎样当好一个班干部。后来,王旭东的成绩慢慢跟上来了。“王旭东学的是定向越野,如今,他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在一所小学教体育。你看,朋友圈里我还经常可以看到他的动态呢。”王宗强向我展示他的朋友圈并笑着对我说。
王宗强说:“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去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生、后进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王宗强总是会记在心上,挂在嘴边。他曾为此进行过几次家访,最远到过甘肃省渭源县的一个学生家里,谈起这次家访,他似乎有讲不完的话语,家访中所伴随的惊险让记者也为他捏了一把冷汗。此次家访是几位辅导员一起结伴前往的,当时那名学生来了学校,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总是失眠,身体也不好,还因此而休学了一段时间。老师们便利用假期去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和家庭环境,为之后的针对性措施做一些准备。这一行着实不容易,他们前往甘肃,坐大巴到达县上,学生的家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沟沟里,于是他们又租车上去,当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可那会儿又偏逢下雨。到了学生家,了解到学生恢复的不错,学生的父母很热情,老师们把学校的政策进行了针对性的介绍,并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念书,留下慰问金便不敢多做停留就离去了。当时租的车和司机还在外边等着,出行颇为不便。回去的路上,车子时不时会陷入了泥里,在下坡路上,车也颠簸的厉害,因为下雨的原因有时会有黄土被冲击下来,有些泥土还会裹着石头一起滚下来,老师们好容易才回到了县上。后来,新闻播报说那里在老师们离开不久后的时间里便发生了泥石流,如今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好在最后,那个学生经过一年的休学终于转变过来,休学期间老师们也曾说服家长让孩子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学生来了以后同之前比大不相同,成绩也很不错,最后顺利的毕业了,如今在一家中国建筑的分公司就职。这块在王宗强心中搁置了许久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
多管齐下,拓展学生培养的空间
王宗强在2012年被授予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14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王宗强带的“走进富平,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队获2012年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标兵团队、“粮食安全”实践队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队分别获2013年、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对于担当暑期社会实践的带队和指导老师的感受,他说到:“选题一定要结合热点,回归社会,同时要注意队员的选拔,团队是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如文笔、思路、品性等。”对于为何要担任这样一个任务,他淡然的说:“我觉得做点事情挺好的,也比较有意思嘛,这是锻炼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校风和学风建设。坚持开展新生养成教育,王宗强主持并创办了“沃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新生教育系列讲座,讲座共分8讲,包括了专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规划教育等,自2016年以来,每年坚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沃土系列讲座他说道:“同学门反向颇好,很感兴趣,活动的意义因此也就达到了,所做的一切也就值得了。”
作为“结构设计竞赛”的发起者之一,王宗强为此投入了不少。赛事在2011年科技节上提出举办,是根据土木学院的学科特点结合专业进行创新继而想出的点子,第一届举办的效果较为不错,当时仅是一个院级活动。王宗强说到:“看到这个比赛对学生有很大的好处,学生们也很有进取心,因而想把它的规模扩大。”为此,他四处奔走,最终通过申请使其成为了校级比赛。之后比赛一直举办到了现在,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后来的比赛中有相关企业也来进行过赞助,充当评委。他说:“我希望比赛能继续延续下去,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能够越来越响亮。”
采访中,王宗强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求态度以及昂扬向上勇于追逐的劲头让我铭记于心,难以忘怀,这便是记者所感受到的一位“辅导员年度人物”的精神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