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留住手艺 留住工匠
2017-04-07 14:24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的东西走了,有的东西来了。走了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不想要的,来了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可是发展的代价,我们必须得承受。
                                                                                                                                   ——题记

 

    传承很多代的手艺丢了,沉醉于手艺的工匠找不着了,但是,我们想留住这些。我校摄影学院2012级学生刘玉婷,就想留住手艺,想留住工匠,想留住一些很美好的东西。凭借一组毕业设计摄影作品“留住手艺”,刘玉婷获得第九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高校组金奖。

    如今在家乡河北做平面设计师的刘玉婷,尽管没有从事摄影师这个行业,但是一直没有放弃用相机去记录人世间的美好。最起初,爱上摄影,实属偶然。一个女孩子觉得有这样一种东西可以捕捉一刹那的令人心悸的美好,把那一刹那变成永恒,把真实投射进现实,这是件多美好的事情。能够从事这样一件美好的事情,又该是多么的幸福!于是,她选择了摄影专业作为自己四年时间要学习的东西。

    这四年来,她获得过很多奖项,有校内的,有省内的,有国内的。走过很多地方的路,行过很多地方的桥,见过很多地方的水,遇到过很多美好的人,她一一记录。把收获的所有美好和感动带给更多人,她说,摄影的迷人之处就是那一刹那的触碰,最是瞬间能带给人最多的感动。

    她拍过很多照片,她说她最喜欢纪实类的摄影,崇尚一位陕西凤翔摄影师侯登科,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坐标式大师,记录了众多当代尤其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内在和外在变化。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碰到了一本书,日本作家盐野米松写的《留住手艺》。这本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日本人自己的手艺图册,工匠大师谱。《留住手艺》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筱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日本人由匠入道,一以贯之的道心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刘玉婷被深深地震撼了,真挚地说,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我们应该留住这个国家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令人敬畏的手艺,我们应该珍惜那些独具匠心的工匠,那是真正的大师。

    于是,她开始了自己长达半年的走访之旅,足迹遍及西安近郊,多在户县,蓝田,长安白鹿原等地。但她也发现了很多身为长安人的记者也不曾发现的很多手艺人。

    半年,她走访了二十多位手艺人,每个人都有一手绝活,每个人都在这门手艺上打磨钻研数十年。有的人入选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是一方大师。

    西安是一个多么小的地方呀,这个五千年的国家是何其辽阔?可想而知,有多少手艺人就在乡间默默无闻,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她恳切地告诉笔者,希望我记住这些名字,做竹篾的张淑娅,铁匠屈希望,制作泥叫叫(一种泥制的哨子,笔者幼年曾经视若珍宝)的刘新霞,捏制埙的赵军,制作古筝等各种乐器的李乃利,做花灯的易有功……

   刘新霞已经五十多岁了,捏泥叫叫的手艺,是她父母传给的,可是到她这儿,没人做了。市面上也很少有这些东西了,现在的小孩子玩的东西很多,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充斥他们的生活,90后没几个叫得出来泥叫叫的名字了。易有功的花灯被用来装饰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很美的东西,可是虽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他没儿女来继承这件东西。做古筝的郭乃利会做很多乐器,二胡,琵琶,古琴,还有筝。但是他最喜欢筝,筝最肃杀,铮铮然有杀人气。郭师傅的儿子女儿都会一些,但是做这些东西,挣不了几个钱。儿女们都有其他的工作,很难接他的班,他担心手艺会在他手里断了。

    铁匠屈希望的手艺到他这儿已经传了三代,他会打很多东西,农具,兵器。可是收不到徒弟,没几个人能够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守住一门手艺慢慢地去学。徒弟们大多三个月之内就离开了。刘玉婷讲,去走访的时候正好碰上屈师傅送他的徒弟到城里。屈师傅对她讲了很多,她觉得心酸酸的,眼角泛着泪水。屈师傅讲,他一定要守住这份手艺,能干一年就一年,只要来个徒弟,他就教,教多少就是多少,绝不藏私,只求传下去。哪怕没人学,也不能让老祖宗的传承断在自己手里。他说,他的手艺,师傅没传给师傅的儿子传给他,就看中他老实能做事,他说他不能让师傅看错了人。虽然打铁不挣几个钱,为附近的村庄的打打农具也能补贴生活,他年纪大了,用不了几个钱,打的那些兵器卖不出去就自己藏着,看着它们就觉得很开心。

    刘玉婷觉得自己很想哭,眼睛很酸,但是她告诉自己,这样没有意义,我的手里有相机,这就是我的手艺,我应该用这手艺为大家做点什么。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匠人的手艺,让这些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工匠都有安身之地。

    工匠精神,我们喊了很多年。这个社会是功利的,一切都金钱看齐。我们要的是短平快,可是,也该想想未来了。小米就是凭借极致河为发烧而生迅速崛起。我们渴求工匠精神,我们渴求工匠,我们渴求传承的手艺。

    刘玉婷讲,她觉得要求手艺人无私地去奉献很难,也不公平。手艺人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他们热爱自己的手艺,他们想让自己的手艺,让自己的作品,为更多人所熟识,为更多人所接受,为更多人所使用。这是一个匠人的骄傲。

    刘玉婷很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奖,但不是因为自己获得荣誉,而是因为会有一些人看到这些作品心有触动,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对这些手艺,对这些工匠有一些更深的认识。自己的这些工作能间接地帮助这些手艺传承下去,把这些工匠留住。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