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第三届全球华人摄影大奖颁奖典礼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行。全球华人摄影大奖覆盖数十个国家及地区,是华人摄影界备受瞩目的重量级摄影赛事。在这次大赛中,我校学生陈博文以《父亲和我》系列作品获得了仅设一名的观念摄影作品全场大奖,并且获得30000元人民币奖金。
看到这条新闻我就开始在想,一个学生会以怎样的作品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作品的背后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情,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见到采访对象的那一刻才逐渐得到答案。印象里学摄影的人应该都是属于走文艺高冷路线的,想不到陈博文学姐却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得知我的课程紧密之后,已经大四毕业的陈博文专程从家来到学校接受此次采访。
“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
“当初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并不是摄影,而是听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设计,因为他们认为设计类的未来出路会更好,第二第三志愿则是我自己选了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没想到最后因为调剂就被第二专业摄影录取了”,聊起为什么会走上摄影之路的陈博文这样说。被摄影专业录取的陈博文日渐爱上这个专业,平日里也越发喜欢拿个相机走走拍拍,尝试用镜头去叙述着一切。在学校里也非常刻苦的学习,虽然大学生涯里曾经历史课以59的成绩挂过一次科,但这依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大学霸,其他科目一直在班上乃至年级名列前茅。
大学四年里,陈博文参加过很多次摄影比赛却都没能取得过名次,宿舍一共六个人,其他五个人先后取得大大小小的奖项时,唯一没有获过奖的陈博文也曾一个人偷偷的哭泣并开始怀疑自己,是自己天分不够不适合学摄影?还是自己努力的还不够?沉静下来的陈博文选择了后者。她更加努力的学习,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积极地沟通使得作品能够以一种更好的艺术手法来表达。陈博文说“或许就是那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只有遇到懂它的伯乐它的潜能才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我的想法也是一样,如果我想拍一个东西没有老师的指导那么我的想法也只能够是想法,即便是拍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作为已经毕业的学姐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就是坚持去寻找自己的风格并且坚持下来,一个作品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他人,好的作品本身就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父亲永远是我的英雄”
陈博文的父亲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小儿麻痹症,又在一次工作中不慎造成脚后跟粉碎性骨折,后来又在一次车祸中为了保护陈博文再次遭受多处骨折。经历如此多磨难的父亲并没有消沉,而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并且成为了工作中的佼佼者,并且时刻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这样乐观的父亲一直是陈博文心中的英雄,所以陈博文将镜头对准了满是伤疤的父亲和毫发无损的自己,通过放大伤疤的方式表述着一个女儿对于父亲那最为真挚的爱,也通过对比的方式显现出父亲对于女儿那不求回报的爱。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多叙述性语言的描述,通过几张被放大的伤疤和几张毫发无伤的照片的对比,从小到大来自于父亲的保护和关爱便全都无庸赘述。也许在外人的眼里,那个被时光残忍对待的男人已经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但在女儿眼中不论这个男人变成什么样子,他依然是女儿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我们不知道在这个男人身上还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扮演着“父亲”角色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面前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他用他所有的倔强和坚强为为女儿遮风挡雨,顶起那个经历再多风雨也依然温暖如初的家。
因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正常走路,父亲那满是伤痕的小腿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比例,即使这样陈博文还是选择将镜头对准父亲,“我只想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和尊敬,我不在乎他有多么不完美,在我心中他是最完美的父亲。”
“喜欢的事情并不一定要成为事业,但是一定不能放弃”
在校期间陈博文会利用闲余时间去校外兼职,主要是教一些小学生学绘画,不但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还多多少少可以减轻家里人负担。现已毕业的陈博文和同学合办了一家绘画教学机构,谈到对于这个绘画班的构想,陈博文透露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目标,只是希望这个绘画板坚持的时间可以久一点,来来往往的人能够知道在这地方有这样一个绘画班的存在。
笔者开玩笑的问会不会选择开一个影楼之类的店面,不仅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最起码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陈博文想了一会说其实婚纱摄影之类的并不是自己的选择,她继续说到很多影楼会自己培养自己的摄影师,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看起来美就足够了,而学摄影的人大多数都不会去从事这种工作,因为学了摄影之后更多的是想通过镜头表达内心,为人们呈现出深层次的美。
陈博文继续说虽然自己没有工作于本专业,但她永远也不会放弃摄影,因为长久以来摄影已然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不靠摄影生存,但生活里不能没有摄影。
结束采访,我先前的一些问题都好像得到了答案。或许这就是陈博文,一个流着泪却从不认输的柔弱女子,一个乐观开朗的现代女孩,用小小的光圈诠释了自己对于父亲深深的爱,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对于摄影永远坚持绝不放弃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