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在西理工,有这么一群会跳舞的“姑娘”
2017-03-07 14:46  

 

   

 

       12月10日晚上8点31分,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队长李建滢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显示是舞蹈总监崔岳岍打来的,接上电话的李建滢调皮地向崔岳岍撒谎说比赛没有得奖,“骗你呢!我们是二等奖,全场第三!”电话那头的崔岳岍听到这个消息后已泣不成声,因为考试的缘故,她不能与姐妹姐妹们同台起舞。而电话这头的“姑娘”们也哭了,电话两头,喜极而泣的声音连成了一片。
   

       就在当晚8点,陕西省第二十七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在长安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的13位“姑娘”们用舞蹈《我等你》感动全场,以全场第三的成绩获大赛二等奖。虽然这个由美丽的“姑娘”们组成的团体已经在14年的“舞台长河”中,先后斩获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32项,但这次的荣誉却让每一位队员感动,让每一位“姑娘”落泪。

 

       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感动


       “一天,一年,每天,每年,朴实的军嫂用静静的等待和无怨无悔的辛劳撑起军人的家。静静的夜,她多想自己的丈夫也在身边陪伴。当丈夫归来,所有的辛劳都化作幸福的泪水,因为只要你平安归来就是我一个潜艇兵妻子最大的心愿”!这就是本次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参赛作品《我等你》要予以诠释的故事,也是13位“姑娘”要用真情去演绎的故事。


        本次比赛有相当多参赛院校本身具备舞蹈专业,参赛队员中不乏舞蹈特长生,因此就专业度而论,我校参赛队明显处在劣势。对此,舞蹈总监崔岳岍清楚地认识到,只能在情感度上取胜,“我们只能跟对手比感情的投入,比整齐度,比配合度。而且《我等你》本身就是走情感的。”


       崔岳岍,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原是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队长,现为舞蹈总监。对于自己在舞蹈队的工作,崔岳岍用“后勤保障”来形容,“日常培训,舞蹈排练,还有包括服装、道具、灯光、妆容这些赛前准备都是我的工作。”

       采访中,崔岳岍一口一个“姐姐”,一口一个“妹妹”,让记者感到些许“诧异”。在注意到我的表情后,崔岳岍解释道,“我们舞蹈队有‘传统’,比你大一岁的都称‘姐姐’,小一岁的都称‘妹妹’,从来没有学姐、学妹的称呼。”


        接到比赛通知是在初赛的前一周,时间紧,任务重,学期末的考试周更加使得一切很难协调。于是,舞蹈队的队员们只能加紧一切时间陪练,中午、晚上,没有午休,没有停歇,压腿、下叉、下腰,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崔岳岍的那句“一个礼拜都没有换过裤子,天天要穿练功裤”的话更是让笔者为之动容。


       “只有一个标准”是崔岳岍对每一位队员的要求。张苏鑫是舞蹈队本次参赛队员中唯一一位舞蹈特长生,已经是大四的她一边在外代课,一边又在晚上和崔岳岍共同负责队员的排练。“虽然我和‘苏苏姐’对队员们都很严厉,但每当她们排练完看着我们那充满爱意的眼神,我们就深深知道,每位队员都把我们当成她们真正的姐妹。”崔岳岍说。
“说到感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感动,也只有这一种感动。”在距离参加比赛还有两个晚上的时候,“姑娘”们跳了两遍之后感情的投入都不太到位,这可急坏了崔岳岍。急下升“智”,崔岳岍想到了一种“角色替换带入”的方法。

       “我当时就让‘姑娘’们把军嫂替换成自己的父母,把军嫂的丈夫替换成自己,让她们好好想想自己的父母在学校放假之前等待自己的那种焦虑和爱。”当崔岳岍这样说的时候,每一位队员都低下了头,“这样又跳了一遍以后,大家的感情都非常地到位了,有的‘姑娘’当下就哭了。”而只有崔岳岍和“姑娘”们自己知道,这泪水中到底夹杂的什么。

 

       只有一个信念,只有一种坚持


       李建滢是我校水电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也是我校大学生舞蹈团现任队长,本次更是李建滢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看着李建滢用自己对于大学生舞蹈团的热爱将身边的人都聚拢成一个集体,崔岳岍心中充满了自己“找对了继承人”的感觉。


    “只有一个信念,只有一种坚持!”当记者问到舞蹈队的“团队精神”时,李建滢如实回答。因为只有一周的时间去做准备,所以舞蹈队每次的训练都在加大强度,每位“姑娘”的身心都在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在李建滢的眼中,队员们大到一次跳跃,小到一丝呼吸,都只有对一种对信念的一种坚持。“我们从决定要去比赛,就抱着一定拿奖的心态去的,大家既然训练这么苦,这么累,付出这么多,那我们心里就是为了能够得奖,每个人都只有这个信念。”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淤青,通常为了形成肌肉记忆,我们会保持一个动作很久,除了忍耐,还是忍耐。”李建滢的话不禁让笔者“触耳惊心”,“我们有好几个动作,是从凳子上直接跳下来‘躺’在地上,由于难度较大,也为了比赛时能把这个动作做完美,大家一遍遍地练,磕磕碰碰早就习以为常,而且为了跳舞时能收紧身体,我们必须每天进行大强度的腹背肌训练,每位队员早上醒来都必须让舍友扶着才能起身。”   


       虽是舞蹈队队长,李建滢却说她只是个“助手”,帮着崔岳岍和“苏苏姐”一起“抠”动作。李建滢告诉记者,她们对队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为了比赛中优异表现,平常一周一次的基础训练增加到每天都进行,而且一次比一次要求严格,“训练期间,队员不能迟到,迟到也会有惩罚,但大家也都十分守时。”


       一起流汗,一起流泪,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这是李建滢眼中大艺团舞蹈队队员情谊的真情写照,而这种“真情写照”似乎在本次比赛的舞台上升华到极致。随着舞蹈《我等你》的戛然而止,“姑娘”们集体落泪。当主持人公布“西安理工大学 9.65分”这一当时全场的最高分时,所有参赛的姐妹们再次落泪。

       “我们的泪水并不是博人同情,也不是剧情需要,而是我们之间姐妹情的一次次的迸发,当舞蹈在完美中停止时,当我们的付出得到回报时,这种情感都会不禁地涌上心口。”李建滢说。

       舞台上的舞者永远是最光鲜靓丽的,但李建滢却说是有更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才造就了她们的光鲜靓丽。“大一大二的男生女生都有,他们都是之前参加过舞蹈队节目的小伙伴,我们排练多久,他们就要待到多久,帮我们放音乐,看东西,买饭买水,拍照、录视频,没有他们,我们也不会安心的在舞台上跳舞。”

 

       只有一个称呼,只有一种关怀

       就本次比赛而言,有这么两位“幕后者”,他们承揽了有关比赛的诸多幕后事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节目,但却始终和舞蹈队队员们的心情牵动在一起,同喜同悲,他们就是校团委李博老师和大学生艺术团团长马青。“比赛当天,李博老师来看我们演出,为我们买饭,还在我们比赛的时候给我们拍照,一直到最后我们上校车回学校,他一直在操心。‘青姐’由于出差没有来,但在我们比赛结束,她一直在用微信问我怎么样了,和我们一起开心。”李建滢如是告诉记者。

       在对李博老师的采访中,记者无意间挖出一段舞蹈队的“辉煌岁月”。2008年12月,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凭借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雪片华尔兹》荣获全国一等奖。“当时舞蹈队一共有17位队员,并且其中不乏舞蹈特长生。当时条件差,17位‘姑娘’芭蕾舞踮脚的功夫是硬生生在硬瓷砖地上练出来的。”李博回忆道,“而正是由于这次表演的成功,才有了之后2010年第十届‘五月的鲜花’在我校的举办。”

       “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闭幕式上,我校舞蹈队的《雪片华尔兹》再次作为首个节目出演,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观看了闭幕式,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对我校特别提出表扬,‘西安理工大学为陕西省大学生争了光!’”说到这里,李博倍显激动。

       回想曾经的辉煌,更加衬托出现今舞蹈队“姑娘”们的不易,“由于我校不再招收舞蹈特长生,本次比赛中只有一位参赛队员是特长生,而且还是一位大四学生。”用李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批孩子‘最不容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崔岳岍,还是李博老师,亦或是“青姐”,都称呼舞蹈队队员为“姑娘”们,可当问及这样的称呼饱含一种怎样的情感时,记者都能从他们略显“急促”的语气中感受到,他们是有一肚子的深情需要倾诉,但却不知如何给予最完美的阐述。

       “总之这个称呼是一种爱,一种关怀,一种对她们的‘不容易’的关怀。”在记者的“逼问”下,李博如是回答。“‘姑娘’们这个称呼是大艺团的‘传统’,之所以这样叫,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像一家人。”我校大艺团团长马青这样解释。

       对马青这个名字,西理工的人大都不陌生,因为她是多次出任迎新晚会的导演,以严厉“著称”,大家都称她“青姐”。“工作中,‘青姐’对我们的要求异常严格,我们都很‘怕’她,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但生活中的‘青姐’却更像一个‘大姐姐’。”李建滢如是评价“青姐”。对此,马青笑着自嘲,“恐怕大家早已习惯了我这个‘神经质’。”

       “青姐”的“严厉”其实是一种对“关怀”的“误读”,这对于舞蹈队的“姑娘”们来说自然心知肚明。“13年的时候,有一次舞蹈排练,由于我热身不充分,结果把膝盖摔裂了。这次受伤让我整整卧床3个月,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办法跳完一支完整的舞蹈。为了不让我的悲剧在她们身上重演,我只能对她们严格要求。”马青道出了自己严厉的“真相”。

       “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一定要端正。”这是马青对于舞蹈队“姑娘”们的最高要求,也是一种深深的期许,“这群‘姑娘’真的‘太不容易’,希望她们能一直保持舞者的美丽。”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