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八年前,我校大艺团就第一次邂逅了“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一年后,以“西部情怀”为主题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在我校举办,大艺团的路开始走入一个新起点;又是一年后,我校大艺团第一次踏上了央视的舞台。今年,是我校大艺团与央视第六度相会,笔者有幸作为随行记者共赴此行。虽然还没有正式登上舞台,可在短暂的两天里,笔者便已经耳闻目睹了我校大艺团赴京参演的酸与甜。
踏上征程,不曾想脚步如此匆忙
4月29日一大早,记者便和校团委李博老师踏上了去往北京的高铁。虽说沿途深感惬意与轻松,可一到北京西站,李博老师便急匆匆地说:“马上就到我们走台了,导演要审查我们的节目,来不及了,直接去央视,等晚上再回住处。”
北京的太阳胜比西安的骄阳,拉着行李箱,迈着急促的步伐的我们不多久就已额头冒汗。但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这匆忙的脚步将是我们接下来唯一的生活节奏。而对于那些还在央视演播厅奋战的姑娘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他们最近生活的常态。
大约20分钟后,笔者在央视演播厅见到了大艺团的姑娘们。即使是透着华美的服装,我们也能感受到她们的劳累。
“大家昨天晚上都睡了多久?”这是李博老师的第一声问候。“大家昨天晚上最多只睡了5个小时,我睡了4个小时。”本次汇演领队马青深叹一口气。就连笔者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师生的会面开场白。
校大学生艺术团团长赵艺帆告诉记者,自从姑娘们4月25号来到央视演播大厅起,就没有过哪怕一刻的停歇。“前天,也就是28号,排练一直到凌晨1点才离开央视演播大厅,回到住处简单收拾了一下,已经是凌晨2点了。”赵艺帆说,“好几次,从到场报道到上台走场,大家一等就是四五个小时。”
由于接连的排练实在劳累,一些姑娘们都生病了。有的姑娘,则因为长时间戴着隐形眼镜,而导致眼角患上麦粒肿。
“其实我来北京的那天就有点热感冒,尤其是前几天,又是鼻塞,又是流鼻血。”这位爱说爱笑的郭枢漾,都被队友们亲切地称“郭哥”,她即使在说自己的病情时也显得很开心,“但是想到自己此行的责任,还有对舞台的热爱与向往,加上姐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的感冒也渐渐好了。”
参演学生宋静煊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眼角还略有微肿,“我真的很感动,昨天晚上大家骑着小黄车陪自己去看医生,我们几个人急急匆匆,绕了好几条街,才找到一家医院。”
穿上唐装,不曾想此行如此波折
虽说穿上的唐装的姑娘们耀眼而华美。但这穿上唐装的背后,却是一波三折的心酸苦累。李博老师向笔者透漏了一个实情,就在今年3月下旬的时候,马青和“西理工演说家”新疆姑娘布玛利亚就已赴京为本次汇演上报了情景演讲的节目。
“但我们4月16日却接到了央视导演组的通知,因为考虑要编排一个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大学生亲如一家的节目,我们的节目因此被改为《友谊地久天长》。”节目的突然改换彻底急坏了校团委所有领导和老师。为了尽快选好节目组所要求的唐服,李博和马青亲自到大唐芙蓉园去租赁服装,两人整整挑选了一个上午,拍了100多种唐装照片直接发给了央视导演组。
经过校团委副书记陈梅老师与央视导演组一系列紧张的沟通协调,央视导演组最终敲定10款唐装,并当即要求发送试穿照片。“试穿、拍照、发送,并按照央视的要求选拔参演学生,终于,我们接到央视的通知,让我们25号下午2点到央视演播厅参加第一次彩排。”从李博老师急促的语速中,不仅让人感受到那几日的紧张与忙碌。
穿上唐装,只是考验的开始。“我们这也是头一次身穿唐装走上舞台,感觉非常有压力。”参演学生李昕玥告诉笔者,“唐装追求华丽的美感,需要我们时刻提起精气神来,为此我们专门穿着增设内增高的鞋子,时间长了,脚磨得很难受。”
舞台上的唐装自然美丽,可又有谁能体会舞者对此的付出。舞蹈队队长李建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在练习着微笑,她说,“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必须全程都保持一种自然、端庄、大方的‘佳人笑’。”
记者在台下注意到,彩排的她们有一次被导演组的老师叫到舞台一旁谈话。“由于大家最近身体真的很累,所以导演组老师觉得大家的表情不够到位,也没有收拾头饰。”马青对此非常重视,因为她明白,台上哪怕一丝的疏漏都可能导致自己的节目被部分删改,甚至直接剔除。
为了让大家走出沉闷的气氛,马青和赵艺帆除了给予大家鼓励,更亲自为其做细腻的补妆,为她们精心的排头饰。终于,接下来的一场走台,得到了央视导演组老师的肯定。
走上舞台,不曾想有谁退去美丽
虽说一路皆是波折与辛苦,但姑娘们却总能忙里“偷”乐,来作为紧张排练的调整。你帮我整理着衣装,我帮你画着眼影,来回骑着ofo小黄车……“大家的彼此亲密交流,实则就是一种团队力量的磨合,舞台上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一种默契。”大艺团舞蹈队队长李建滢如是说。
李建滢告诉记者,本次一共有10名参演学生,“有6名来自大艺团舞蹈队,2名来自于大艺团其他演出社团,还有2名同学是从艺设学院选拔的。”
“其实我们当开始都还不太熟悉,可处的时间久了,就成同甘共苦的好姐妹了。”参演学生赵晨旭如是说。而在参演学生王宇晗心里,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对彼此的“依赖”,“就像我们排练休息时,围在地上一块吃着盒饭,这就是一种难得的情感经历。”
有情感,就有感动。参演学生李夏萱告诉笔者,在一次出发的时候,由于就近找不到足够的小黄车,一向严厉的马青学姐就主动将她的小黄车让给了自己,这让她非常感动。“无论是前团长‘青姐’,还是现团长‘帆姐’,对我们都非常关心照顾。”参演学生李淑婷说。
因为有爱,所以有报答,而最好的报答就是姑娘们的努力。就像李淑婷说的那样——“再难受,也得自己挨着。”队员李昕玥更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向笔者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能登顶如此盛大的舞台,本是学校用荣誉造就的机会,因此哪怕只有一秒钟的侧脸也好。”
来自大艺团舞蹈队的巴晓彤本次参演具有一层“特殊身份”——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代表,身穿印有“西安理工大学”的T恤,在汇演开场与谢幕时站在舞台,展示“西理工”大学生的精彩风貌。巴晓彤坦言,学生代表对于自己首先是一项荣誉,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鼓励。
巴晓彤对自己作为学生代表的“特殊身份”有着“特殊”的认识,“一方面我代表的是西安理工大学对‘五月的鲜花’的一种精神传承;另一方面,我代表着西安理工大学这所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于艺术的向往。”
姑娘们的辛劳与付出将在五四青年节那天绽放在央视的舞台,这就是对于她们最大的欣慰,更是最大的欢喜。既然走上了这个舞台,她们所想的,必然是如何向大家展示西理工人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