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艰苦奋斗始崇志 勇担使命赴南疆
2016-12-27 15:26  

 

 

      

 

 

    今年,国家为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鼓励内地高校毕业生前往南疆乡镇工作。我校水利水电学院水文121班赵德超、任春鹏,水工126班周宁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121班杜帅,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印124班崔家妮,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自126班田丹、自123班刘海琴、自122班石明8名毕业生志愿奔赴南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授予他们“崇志奖章”,并颁发奖金2万元。

    对于这次南疆之行,8名同学都对学生处处长马福老师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哪怕我们到新疆并无大的建树,也是在为祖国做贡献,因为我们已经走在了千万大学生的前列,为他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马老师的话实则是在“鞭策”他们,“既然去了,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赵德超:男儿不报家国恩,空负天生八尺身

 

    “在选择去建设南疆之前,我本打算毕业之后就去参军入伍,以当兵的方式来更好地为国家效力,这也更能体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当看到“国家为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鼓励内地高校毕业生前往南疆乡镇工作”号召后,赵德超改变了主意。“国家支援南疆发展的政策,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稳定看新疆,新疆的稳定看南疆’,南疆的稳定和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国家的这个政策,不但为国家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们大学生应该怀着我们的一腔热血,建设边疆,报效祖国。”

    赵德超的家乡远在中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从小爱蹦爱跳的赵德超,大一的时候就在校运动会中一举夺得男子一分钟单揺跳第一名,此后又多次被评选为“体育积极分子”,并被学校授予“运动会突出贡献运动员”称号。

   在得知赵德超决定去南疆工作后,曾有不少朋友关切地劝赵德超:“去新疆工作,你就不怕苦吗?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而赵德超的回答往往是:“怕。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更了解落后农村的状况,我想要把新疆当做自己家乡一样,为新疆建设贡献我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想,我也就不怕了。”

   说道自己对大学的理解,赵德超坦言,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在大学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学好各方面知识,但最终要归根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任春鹏:建功何须桑梓地,祖国何处无青山

 

     在很多大学生的的眼中,新疆并不是个好地方,地处边远,气候干燥,环境恶劣,治安似乎也不好。但任春鹏却认为,“温室里的花朵”是成不了大事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锻炼人的能力与意志力,而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疆已然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而这对于自己更是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说到最大的动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能早点有出息,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让父母放心,让自己不后悔。”任春鹏说,“我觉得条件再苦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我现在倒是挺着急语言不通的问题。”

     当说到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大学踏上新征程,任春鹏心中却还真有点酸酸的。“在大学期间,我还是荒废了一些时间,觉得在大学里我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还是有一点后悔的。在大四下学期之前,我还没有这种感觉,可就在这毕业之际,看着手中的‘军训优秀学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视觉创意大赛优秀奖’的荣誉证书时,心中往事不断涌上心头。我觉得我们所得到的都应该去珍惜,不论是时光还是人,学校真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任春鹏的声音显得有点沙哑。

    然而,任春鹏心中也深深明白,当下还不是“忧思情长”的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唯有决心与勇气是自己现在所需,“我觉得国家鼓励大学生支援南疆建设的政策更多的是给了我们大学生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当地的高速发展都会为我们这些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舞台。如果能够建功立业,西北也好,东南也罢,没有什么不同!


 
        周宁波:挥斥方遒青春梦,三千里外欲建功

 

    “很多人眼中的南疆都是‘苦远之地’,可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的父辈比我的条件艰苦太多了,而我即将就要经历的其实根本不算什么。”周宁波谈到这次“南疆之旅”,表现地非常淡然。“国家支援南疆发展的政策根本目的是维护祖国统一,发展地方经济。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一定要有历史担当,能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祖国边疆建设,为边疆发展,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青春。”


   
周宁波是江苏连云港人,距离新疆至少也有三千里的路程。“其实对于这次南疆之行我也有过一点犹豫,主要原因就是去新疆工作意味着远离家人,远离朋友,下定决心确实还挺难的。”但后来周宁波也想通了,“去哪都是生活,心系故土,常回家看看就好。”说到这里,周宁波非常感恩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理想的支持,“虽然就只是我这么一个儿子,但父母还是让我自己做决定,并嘱咐我到了那里就要好好工作。”


    

其实,本次周宁波支援南疆,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打算,而这就要说到周宁波的高中经历。在周宁波的记忆里,自己高中的老师经常会为他们这群南方的孩子播放一些中国西部的纪录片,让他们感受中国西部的乡土人情。而就是从这些纪录片中,周宁波才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国大西北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落后。“每次看到西部一些孩子艰苦的生活状况,我心里总是非常难受。”周宁波说。周宁波的一些高中同学都曾去西部支过教,同学的亲身经历让周宁波感同身受。而这些经历使得周宁波很早以前就立志要去支援西部建设,因此当看到国家的号召后,已经签约“中水七局”的周宁波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支援南疆建设的决定。

 

          杜帅:青春之芽种南疆,扎根待看参天树

 

    声音清朗,略微带着陕北口音,讲话的时候十分温和,会挂着浅浅的笑,这是见面时我对杜帅的第一印象。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想在那里呆一辈子。”这是杜帅说的最认真的一句话。他说的不是北上广,不是国家正在着力发展的二线中小城市,他说的地方是新疆和田,是那个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而绿洲仅占3.7%,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新疆维吾尔自冶区最南边的城市——和田。或许很多人对于和田的印象还停留在它“玉石之都”的美誉,甚少有人知道它恶劣的环境和贫瘠的资源。    
 

    “毕业生选择工作大概有三个方向,一部分人会去广州深圳,一部分人会选择江浙一带,还有少部分会留在西安。我去过苏州学习,也去临近的城市看过,但我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在实习期我曾经从事品质管理的工作,工作轻松、时间也短,收入待遇还不错,每天有很多的空闲时间,但我渐渐发现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工作之余的空闲让我感到无所事事,我知道新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还有风沙,但我想去。” 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斟酌,杜帅应我校“鼓励内地高校毕业生前往南疆乡镇工作”的号召,申请了远赴新疆参与当地乡镇的基础建设。谈及自己远赴新疆和田的计划,杜帅又补充上一句,“我想在那里呆上一辈子。”家里只有一个妹妹,因此和大多数陕西的父母一样,杜帅的父母也希望儿子能够留在省内常伴身旁。考虑到这个问题,杜帅在申请南疆乡镇工作开始的时候对父母的解释是“并不一定会去,只是试试而已。然后随着一步步材料的申报、审核,他开始认真的和父母讲自己的想法,父母虽然不舍,却表现出了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当学校相关领导向家人询问关于孩子去新疆和田基层工作意见的时侯,家人纷纷表示同意。
 

    “毕业季总是伴随着离别的伤感,只是年岁渐长,大家都表现的不怎么明显。一场一场的聚会都是毕业季的惯例。在一起四年的人就这样分别,内心当然是不舍的。大二的时候我有机会竞选了我们班班长,这是非常有趣的体验。我们班的娃都特别可爱,参与活动很积极,看着班级越来越有凝聚力,我感到欣慰,也很自豪。”杜帅说自己并不觉得班长工作十分繁琐,当问及遇到比较难沟通的同学要怎么处理,他略显惊讶:“会吗?我们班同学还好吧,遇到实在较真的同学就温和讲道理就好了。就讲讲自己的想法,讲上面的安排,没有照顾到的同学以后都会照顾的,同学们大多是理解的。”


    “

大学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好好学习,以至于去实习的时候还要补物理方面的知识。好在大二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杜帅说话的时候语气亲切又很随和,提起四年的变化,他慧黠一笑:“我变胖了!”随即又认真起来,“可能是在班级担任班长的这段经历,对于我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开始的时候一到人前说话就紧张,而如今面对众人也能大方坦然,这大概也是历练的功劳吧!这些经历让我能够很快地融入集体,也能比较妥善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想,新疆和田乡镇的基层工作,大概也跟这有些类似的吧,我喜欢做这种事情,也算有些经验。


 
         崔佳妮:建功立业凌云志,巾帼何须让须眉

 

    为什么选择扎根南疆?崔家妮告诉我们:“开始是想挑战自己,给自己一份青春的回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希望趁着年轻能去基层锻炼。曾经在电视上看到南疆的战士和去西部支教的事例,我从他们身上看到责任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这些更加鼓舞和坚定了我想去南疆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的决心。国家提供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就想试一下,锻炼自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崔家妮对于南疆的第一印象是“多民族的家庭,瓜果之乡”,当然,后来当她下定决心要去南疆为祖国贡献力量之后,便通过去那边工作的师兄师姐和学校的宣讲,以及网上的查阅,对当地的气候,维吾尔族的习俗等等做了不少功课。

    对于未来在新疆的工作生活,她充满着信心:“这次援疆工作,对我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全新的挑战,参加这次工作将能让我更好地成长。从在新疆工作的师兄师姐那里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状态,风土人情,我很希望能去南疆实地锻炼。”同时她也希望自己能尽快的适应南疆的生活,在南疆挥洒她的汗水,“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比较踏实,能吃苦,适应能力较强,我认为我能够经得住考验,在南疆坚持下去。”

    谈到四年的大学生活,崔家妮洋溢着感慨和感恩。她说,这四年,她得到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纯洁的友谊,“衷心的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毕业之际,为感谢学校的培养,在此送上深深的祝福,祝福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田丹:莫道南疆多艰苦,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田丹看到“国家为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鼓励内地高校毕业生前往南疆乡镇工作”号召时,便萌生要去新疆看看的想法。田丹说“在我了解到新疆的实际情况后,特别是在对新疆和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深入了解后,就更加想要去往新疆,扎根新疆,服务新疆。
      

    当记者问起是否预想到可能面临的困难时,田丹说:“那边的气候算是一个困难,比较干燥,有时候风沙大,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但这也好解决,只要出门注意防护点就好。其实总的来说,也谈不上苦与不苦,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再者困难也总是会被人克服的。”那么是否家人也像田丹自己一样乐观呢?对此田丹表示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决定,尤其是她母亲,更是对她说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闯,历练历练自己。家人的支持给了田丹更多的勇气与信心,使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作为一个运动爱好者,田丹表示自己的学习生活过得很充实。平时在学习之外,课余时间会和同学跑跑步,打打羽毛球之类,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总结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后,田丹说,希望学弟学妹们,不忘初心,在自己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且行且珍惜。
临近离别,她也会不舍,但是责任和坚持却激励着她勇敢前行,在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去磨练自己。


       
        

刘海琴:恰是同学少年时,放飞青春在南疆

 

    青春是美好的,刘海琴选择在边疆放飞,在支援中历练。为何会选择到偏远的边疆扎根基层?刘海琴说其实自己非常喜欢校园生活,与同学们在一起能享受到很多乐趣,所以在此之前自己对职业的规划就是希望能做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她坦言自己家中经济并不富裕,一直以来也都受到国家的各种帮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为边疆做贡献。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出份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正好有这么个机会,自己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相比教师梦,她毅然选择了支援边疆,趁年轻,勇敢去做!

    对于“崇志”,她的理解是一个人应该要有远大的志向,然后再有一个详细的人生规划,在完成理想的过程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辛勤地工作,最后才能达到成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呀,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配得上自己崇高的志向。这次支援边疆的选择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鼓励,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同时,学校对此也十分支持,对她寄予了厚望,她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支援,更是整个学校的荣耀,是理工大的骄傲,在边疆支持基层建设,为国家奉献。

    说到去边疆后的打算,刘海琴说还没有具体的规划,但她表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尽自己所能去做自己应该做的每件事,争取能从点点滴滴小事中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她希望在她的努力下,边疆人整体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所提高,提高他们的民族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用心与帮助。

 

           石明:功崇惟志业惟勤,满腔热血献青春

 

    何为“崇志”,石明同学有自己的理解:“崇志出自于《尚书•周书》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地工作。这对于我来说,崇志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怀着崇高的理想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生活的更好。”


    “
崇志”,并不是你能建多大的功、立多大的业,而是在社会需要的地方,脚踏实地,以一己之力,改变你身边的世界。带着这样的信念,石明在南疆的工作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期望,为祖国建设奉献一己之力。

    从小就怀揣当兵梦的石明同学,一直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投身于祖国的伟大建设中,但是由于自身条件不足,一直没能完成心愿。大四的第二个学期,当知道有南疆基层公务员的机会,便义无反顾地选择去奉献,去磨练,去成长。她说:“为国家奉献青春,奉献一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当有这样的机会去为南疆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我义不容辞!”

    南疆的生活条件艰苦,但石明对此却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平时就喜欢打球和跑步,还参加过马拉松,10公里的比赛,最近我会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好的身体,还要有好的心理素质,所以石同学告诉记者,多与人沟通交流,多参加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乌鲁木齐进行10天左右的培训后,他们会在和田市党校进行为期4个月左右的基层公务员基础知识培训,最后根据个人能力以及组织需要进行工作岗位分配,正式踏上南疆工作之路。临别之际,石明也会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为祖国建设献力的决心。“我的家人非常尊重我的决定,他们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了解南疆的现状,最终对我去南疆基层公务员的决定持肯定的态度。”带着家人的支持,母校的祝福,自己的决心,石明已经向着自己选择的未来,大步迈进。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