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注重比赛过程 享受比赛乐趣
2017-04-17 15:25  

 

    2016年“中建三局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天津大学举行,共有124所高校、125支队伍参赛。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董嘉诚、赵建康和陈浩组成的学生代表队,在指导老师潘秀珍和马辉的带领下,奋力拼搏,沉着应战,最终获得该项赛事三等奖。

 

 

    自6月底接到组委会赛题以来,在教务处、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了赛事指导委员会,在暑假组织了校内选拔。赵健康向记者描述,起初大家报名踊跃,竞争激烈。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报名参赛的同学每3人分为1组,携手在3天内制作出参赛结构。但因时间紧,任务重,绝大多数同学打了退堂鼓,放弃了比赛,最终只有4组同学通过老师要求。后又经过层层选拔,董嘉诚、赵建康、陈浩组成的小队因实际操作能力强,合作默契,以及最终结构的考核优秀而决定,由他们代表学校前往天津大学参加比赛。

    看似轻松的比赛,准备过程却无比艰辛。暑假伊始,参赛同学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地进行设计、模型制作和加载实验,不断地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继而改进完善。一天制作一个结构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制作结构也是分外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暑假很快过去了,但比赛的过程却比较漫长,尤其是相对其他参赛学校的成果,我们的进度有少许落后,大家内心充满着压力和焦灼。赵建康笑说:“这是一件从夏天做到了秋天的事。”他补充说:“除了上课的时间,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完善和改进设计的模型,最晚曾做到凌晨两点,连运动都是瞒着老师偷偷去,结果还尴尬的被老师撞到。”

    10月13日上午11点,代表队成员和指导老师从北客站乘高铁前往天津,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本次大赛的赛题是大跨度屋盖结构,采用给定竹材与502胶水手工制作完成。根据赛题组的要求,除了使结构能够承受赛题所要求的静载之外,还要考虑模型的实际使用性能以及美观性。我校代表队设计制作了一个竹材大跨结构,首先制作初步模型,通过反复的试验与计算,在模型满足强度以及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进一步优化该结构模型几何尺寸,改变结构形式及截面尺寸,减少结构自重,进而选出合理的结构模型,该模型的最终形式通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试验探索和受力分析后结果完满。

    赵建康说:“这次比赛我们抽到了58号,第一天用了12个小时,第二天用了2小时完成了模型的制作。整个过程发挥稳定,但是现场的胶水和在学校练习时的胶水不一样,导致在平时只需两小时完成的环节在正式制作时用了四个小时才完成。这一问题使我们当时很紧张,但是我们迅速调整好状态,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稳定发挥,最终完成了预期目标。在最后的比赛评判环节,我和董嘉诚负责加载,陈浩负责答辩,顺利完成了比赛。虽然结果没有预想的好。但也还算圆满。”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大跨度结构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国大跨度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我国大跨度结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建康说:“通过参加这次结构大赛设计,对结构的设计过程,特别是对空间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结构力学、空间结构、钢结构及材料力学等课程的理解和运用,有效地提高了自己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这次竞赛还学习了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这对于后续学习深造及更加深入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奠定了一定基础。”他感慨地说:“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但也很照顾我们,能够拿奖最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当然我们三人的互相合作,团结也是十分重要的。最怀念的就是我们一起在教六楼地下室做结构的时候,虽然争执和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大家都相互探讨和理解,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在大学里是很难忘的一段经历。”

    董嘉诚则表示,这场比赛对于他,收获的不仅是一个证书、一份关于结构设计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不论是模型设计的创意和精巧,还是模型制作工具的独特创新,他们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希望给下一届代表学校的参赛队伍说:创新设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别人做出不来的,利用好本专业知识,不断的挑战和刷新自己对于不可能的极限。

    赵建康、董嘉诚、陈浩同学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取得参加国家竞赛的资格本就是一件值得夸赞的事,更为难得的是他们三人在坚持为比赛做准备的时候也未曾耽误自己的学业。他们的指导老师潘秀珍说:“他们三个是幸运的,能够在众多参赛者中选中他们,自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陈浩的力学思路非常清晰,表达能力十分流畅,所以我们安排他进行答辩和陈述;选中董嘉诚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想法,不拘一格的小伙子,思路灵活;而赵建康比较沉稳,有耐心且能干。他们三人互补,配合默契,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组合。”问到老师对这次比赛的看法,老师说道:“这种比赛对学生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帮助特别大。在制作模型期间,他们三个在制作模型的同时上钢结构课,这样就要比其他同学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老师认为,学校领导应当更加重视比赛,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阶梯制,对以后的比赛很有信心。

    赵建康说:“这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奋斗了3个月,大家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且比赛和专业有关,将很多知识付诸于实践,也提了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一次让人受益匪浅的比赛。”他强调:“大学里参加有益的活动和比赛,结交朋友,是很好的,但切记功利心不要太强,要注重比赛的过程,享受比赛的乐趣,才能真正进步。”

 

 

 

 

 

 

    左起:董嘉诚、潘秀珍、马辉、陈浩、赵建康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