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没有和崔振飞老师见面之前,我战战兢兢忐忑焦灼,生怕自己经受不起习武之人身上的豪气和魄力。实际采访时,感受到老师身上自然散发的气场自由轻松又平和,终于得以放松镇静。简单地交谈中,他的立身立德立言之道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立身
崔振飞,陕西户县人,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现任教于西安理工大学,同时也是我校武术队指导老师之一。作为体育老师他涉猎广泛,散打、武术棍、太极剑都不在话下,据崔老师散打班的一位同学透露,“乍一看崔老师不像是身手敏捷那个路子的,但给我们示范动作的时候简直酷炫到不行。”说到激动处,这位同学站起身手脚并用努力比划了一个相当不标准的武术动作,“上节课他给我们演示了一招‘骁龙摆尾’,刚劲有力,气势强到翘课都觉得遗憾。”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崔老师这样讲,“作为武术系专业毕业生,舞刀弄枪挥棍使棒可以说都是必需性要求”。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武侠时代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常用的一个金句,“这位双手披茧的英雄可真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哎”。
记者前往采访之时,恰好老师在对武术棍班进行棍术考核,老师顶着烈日对学生的套路、动作以及力度进行综合评分。在被问及考核标准,他详细地分类解说,“作为武术套路,每一个动作呈现的状态,每一次击打释放的力量,身体协调给观众传达的视觉感受都十分重要,所以各点各面都需要纳入考量,而对于太极拳这种终身强身健体的功能性项目,更是要求动作的标准型;至于游泳,这种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决定生死的人生技能,我的态度是绝对严格严肃且认真地要求同学们掌握”。随后,不忘对几位考核过程中忘记动作的同学叮嘱几句注意事项,嘱咐他们认真练习下周准时再考一次。
当问到学武术的渊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有些调皮捣蛋的他说,在那个传统教育观念还是“多让孩子出去历练”的年代,父母提出要送他去习武,受武侠书和武侠电视剧的影响,还很懵懂的他欣然接受并开始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地伴疾风前行。在任何事的道路下都有汗水在挥洒,练武术套路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更胜,结茧擦伤,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中学会咬着牙爬起来然后成为更坚强更乐观更平和的自己。
不在理论的层面上臆想武术形态,世上没有那么多骨骼精奇天赋异禀的惊世奇才,没有那么多可挪移乾坤称霸一方的武术招式,更没有扶老太太过马路最后发现老太太其实是一位得道高人死活要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你的旷世奇遇,一个人在武术上能达到的高度只取决于其付出的时间和汗水,尤其如武术套路,不像金庸笔下无招胜有招的独孤九剑,也不似李小龙没有招式的招式——截拳道。套路注重一套动作的整体性和流畅性,一套行云流水的武术动作流程,不是一套实用差、没有实战能力的“花架子”。它的每个动作都是经过大师们年复一年摸索沉淀而来,是很考究很高级的运动。中国武术原本就是从实战中演化而来,虽然因为现行竞技规则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相对于现代的搏击技术显得落伍,力量、抗击打这两项也逊色不少,这是事实,但中国武术的思路并不在于强调巅峰期的威力,而在于尽力延长身体素质的巅峰期,一场战斗里能有什么胜负,能活到最后才赢得所有,在所有的日子里都保持着战斗力这是中国武术“柔”的哲学。“在武术套路、武术棍太极剑教学的期末考核评分项里,动作标准度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点,”中国武术特别强调身法步法耐久力,“流畅度和力度都是很重要的方面,要协调,就是身法步法甚至表情的配合,”被问及习武诀窍相关门道时,“练好的诀窍就一个,就是练,一遍又一遍地练。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立德
接触武术之后的崔振飞开始发掘自己以前没有接触的领域,开拓自己的可能性,突破瓶颈克服魔障,然后再亲手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先破而后立概是如此。
凭借多年观察,热爱运动或者喜爱武术的人大多遇事镇静沉稳同时情感丰富,有悲有喜,有哀有怒,喜欢以直接不拖泥带水的方式开始和收场。大声欢笑大口吃肉俨然江湖中人。有人之处便是江湖,江湖讲究规矩,武者讲究武德。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女孩子应该学习武术,她们能保护自己也不会欺负别人,然而男孩子却可能会依仗武力欺负别人,不置可否。但这或许也算换个角度剖析了为什么老师傅在传授武艺时最注重徒弟的德行。
习武先习德,道德品质是学习任何新鲜事物、为人处世的前提,心怀叵测,难免浮躁,传统武术从技巧、力量、速度和方向四个方面切入,需要毅力耐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好的人品是辅助人长期坚持学成真本事的强助力。崔振飞讲,“面对难题和挑战,我会千方百计设法克服,就算要花费很长时间,就算要付出很多代价。”正是习武之人身上的这股倔强,抗战时期十九路军大刀队用刀术,以冷兵刃对抗鬼子的机枪大炮,这是武术家的勇气所在。可以死,可以败,不能跪。
骨子不能跪的气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德所指导匹配的行。
身边热爱体育的人大多都十分豁达。“体育人有一共性——心胸开阔,如果你观察过那些在体育领域方面有所建树的人,你会发现聪明又有个性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到达某种层次的水准,”对于我所提出的这个现象,老师这样阐述了他的观点,不服输但又坦然接受输,面对失败,脸上写满了光明磊落的不服,“他们永远争强好胜,敢为人先,在热爱的每一个领域保持上进、追求卓越;他们也能接受失败的打击,能抗下不被理解的委屈,迎难而上,意志坚强。他们豁达是因为看的清楚、想得明白。”同时在同学们选课方面,他也有自己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的看法和建议,“在学期制体育课的制度下不要为安逸平稳而重复选择同一个课程项目,多去尝试,多去体验,多去成长。学校提供这么多选择,学生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和可能性创造出更多精彩,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对陌生领域增添了一份了解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习武多年,回想往昔有两件事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第一件事是第一次参加省赛并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第二件事发生在考西安体育学院的专业测试时,敬礼起势之后武术套路运动中发生意外鞋滑,他硬是用脚夹着鞋完成了整套动作顺利考入体院,“这两件事对我习武的自信心建立和对后期专业训练的严谨程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生就是这样,奖赏和教训接替出现,每一次取得成绩和让人受伤的事件,都教会我们在不卑不吭中拿捏,风行水上。
立言
中国武术是我国国粹,在国际上我们一直享受着它带来的光环,却从未为其做出一点贡献,扪心自觉惭愧。如今,武术日渐败落已成事实。民国时期武力控制不严,军阀各自为战,民间拳术自由发展,短时间内武术达至繁荣。那大抵也是离现在最近的辉煌。
近年,已经不止一起新闻对武术落败有所报道,曾经人人习武的村落如今只剩下寥寥几人还在坚守,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老一辈,年轻人少之又少。
当话题转到更贴近生活的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时,崔老师异常严肃,他提到,“早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现在的年轻人同比八十年代身体素质差了很多。更有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同日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身体运动素质相比,处于落后水平。”他一阵怅然,接着说道,“所以我对现在整个社会的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更多的还是担忧。好在体育已经纳入中考项目,从中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运动能力和习惯是很基础也很重要的一件事。有体育锻炼的人生才是高质量的人生。虽然现在人们的健身意识已有所觉醒,也很认可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但高额的运动成本必然会成为全民运动的阻碍力,如果有一天,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建设起完善的公共锻炼的场地,大众的锻炼需求和锻炼资源得到合适匹配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