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落幕,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影像动画系12级研究生汪海获得“新锐摄影师主席奖”。2015年7月5日,由西安美院主办的全国第四届金栓马桩奖揭晓,汪海以作品《四世同堂》获得摄影类金栓马桩奖银奖。2015年4月25日,新浪“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汪海再次凭借作品《四世同堂》入围大典并荣获“年度潜力摄影师”奖,获奖金5000元。
引子
能将兴趣作为专业来学,实在是人生之一大幸事。高中接触到胶片机,汪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照片冲洗前的期待与神秘感,实在令人兴奋,谁也不知道快门按下去的那一秒会呈现什么图像,因此大学果断选择了摄影专业。“我以后离不开摄影,因为当你把摄影作为一个生活必需品时,你的创作就一直在,并且会持久地‘保鲜’。”
女性题材
汪海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从接触摄影开始,就对女性话题有着莫名的喜欢,所以一直坚持拍摄女性题材。“我身边的女同学几乎都被我拍摄了,我想到什么就找她们拍。”每当有什么想法,她就会与同学、老师沟通,学摄影的同学对创作都很体谅,愿意作为摄影模特,但身边人毕竟有局限,因此常常需要去外边找合适的模特。“有时候想法有了,但一两周,甚至一个月都拿不出作品,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模特。”通过网上发帖、同学朋友介绍找到符合条件的人,她会给对方讲清楚自己拍摄是做什么,会用于哪些地方,遭遇拒绝是常有的事情,即便如此,汪海依旧对模特的选择坚持着很强的原则。“我的弱势是缺乏亲和力,但拍摄女性,我自身是个女生比较有优势,又比较能聊,如果对方不情愿,这个作品我就不会用,因为负面情绪也会给作品负能量,我希望我的作品都是自然的。”
《四世同堂》
摄影作品《四世同堂》分别对女儿、妈妈、外婆、曾外婆四代人进行了拍摄,通过对胸部和背部的特写来诠释另一个“四世同堂”。“大多数人听到‘四世同堂’想到的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和睦的拍张留念照,而这组《四世同堂》则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身体局部来看待年龄的差距,辈分的差距,更是血脉的联系以及时间的痕迹。”她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在创作《四世同堂》的同时,她还创作了《荏·苒》,她的导师张辉老师给了她很多帮助和指导。两组作品同时表现了岁月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汪海说,两组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四世同堂》里面包含了血缘、人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状况,主要通过局部表现四代人的变化;而《荏·苒》在不一样的环境下,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进行拍摄,最小的60岁,表达皮肤在女性身体里的另一个“状态”和“痕迹”。
《生命·划痕》与《1730》
此前,为她包揽多个奖项的作品则是本科毕业作品——《生命·划痕》,将目光投向那些剖腹产女性,照相机记录了手术后的身体,也连带着每位母亲的故事。灵感的来源与自己的姐姐有关,准备毕业作品时刚好姐姐到了分娩期,她随口问了一句:“顺产还是剖啊?”姐姐说打算剖腹产,因为周围人都建议她这么做,医生也是。她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认为?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拯救生命的痕迹成为一种普遍和习惯?又是什么让人们抗拒了大自然给与女性的特权?用摄影提出问题,于是诞生了这组作品。由于创作期间,西安并未找到模特,于是回到武汉进行拍摄,从自己身边的人开始拍摄,最后在毕业之前完成了这组作品。并因这组作品参加了新浪“拍照吧,少年”工作坊,接触报道摄影,并诞生了《1730》。
“拍照吧,少年”类似于真人秀节目,拍摄他们作品创作的过程,活动只有三天,要求在短时间内拿出作品。第一天选导师、分组、抽签选择拍摄地点,第二天到达目的地,构思、确定主题,第三天作品诞生。汪海所在的一组去的是云南个旧(别名锡都),这座城市地形是中央是金湖,金湖周边全是高楼大厦,而最外圈是大大小小的村子。
有个村庄面积不大,在半山腰,海拔1730,因此取名1730,村里只住了6户人家,有本地的、外地的,有结婚生子的,也有单身的,唯一相同的一点是他们已经四个月没有工作,他们一直在等待某个地方的矿场开工,这样才能有工作。抛却生活的艰辛,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种菜,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娱乐,享受相互之间的友谊与亲情。这些小幸福正是汪海的作品内容,她说,这个村子触动了她,但她不喜欢把生活看苦,不想刻画贫穷与痛苦,认为每个人都有他生存的方式与价值,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思想与创作
常常见摄影专业的同学带着相机出去,并对他们常去各地美景羡慕不已,看似悠闲的拍摄,对摄影专业的同学来说并不轻松,有时候不知道拍什么,拍出的东西不知如何处理,很痛苦。汪海说:“摄影最难的是想法,这与教育、性格、生活经验等有关,无法传授,作品=照片+思想,而拍照只是技术问题,相机贵不贵不重要,思想才是最主要的。”她认为,摄影师要多看多想,提升思想境界,人需要气质,摄影也一样。
回顾自己的大学和研究生生涯,过去觉得很多事情都很难,经过之后才知道勇敢面对就没那么难。她觉得上大学刚开始释放一下很正常,该玩的要玩,但自大二起就不应该浪费时间,社会实践很重要,“人不能在大学呆一辈子,外界与学校环境区别很大”。她说,遗憾的是自己本科时胆子小、安于现状,有很多想法,但都没迈出第一步。
除了摄影,她最喜欢的是油画,以前学过画画,但油画是自学的。她说,画画跟看书一样,是净化心灵、提升心灵的过程,与摄影不同,画画可能是每天画几笔,作品的诞生有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更深层次,是心情的一个堆积。
尾声
作为一名西安理工大学08级摄影专业的学生,汪海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这所大学度过,拿过多次奖学金,参加过多次摄影实习,母校让她学到不少东西,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汪海很健谈,男生性格,她现在是西安工程大学摄影系老师,她说最感谢的是摄影系主任也是她的研究生导师——张辉老师。她说,张辉老师很信任她,尊重她的想法,给她提供了很多参赛信息,给了她很多实践机会。

汪海在新浪“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上发表获奖感言。

汪海获第四届金栓马桩奖银奖。图为在全国第四届金栓马桩奖颁奖典礼上汪海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