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至23日,第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我校来自机械、土建和水利水电学院的三支团队参加了此次比赛,其中由杨水成主任、田小红老师等带领的土建学院团队成员、城地141班学生鲁歌阳,荣获建筑类个人全能二等奖。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是国内图学类课程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受到全国许多高校、工科类院校的重视,每年参加的学校和学生人数众多,包含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我校学生鲁歌阳能在全国群英中脱颖而出,夺得奖项,充分证明了他优秀的个人能力。
刻苦训练,积极备战
比赛前,鲁歌阳只是西理工一枚学霸,成绩优异绩点高,轻松拿到奖学金……但当他暑假比赛结束后,在空间晒出了获奖的照片——他便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默默无闻的学霸了。开学后约鲁歌阳采访,我开玩笑问这次比赛对他有什么负面影响时,他认真地说,直接导致上学期大物只考了八十多分,我更是对他表示了一种无语的敬意。
比赛分为机绘和尺规。鲁歌阳决心报名比赛的同时,土建学院包括大一大二有一百多名对自己有信心的同学也报名了,但是最终只有五人能够代表学校参加,竞争无疑非常激烈。为了能够在比赛中拿到好的成绩,学校在赛前两个多月便开始了对报名学生的集体培训。正值学期末,紧张的训练及平时课业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使许多同学中途放弃,一个月后仅剩下二十余人。作为一名电脑软件迷,鲁歌阳告诉我,机绘是他最擅长的项目,正是兴趣和好胜之心使他坚持了下来,困难与压力更让他产生了必须取得名次的动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怨无悔,他说。
结果不出所料,鲁歌阳历经长时间的培训和层层筛选,成功抓住了参赛的宝贵名额。
宝剑出鞘,初显锋芒
7月18日晚伴着月色,在杨水成、田小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鲁歌阳及团队的其他4位伙伴,一行共7人踏上了前往云南昆明的火车,这一程就走了整整36个小时。
鲁歌阳告诉记者,36个小时的硬座,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去的。一开始大家热闹地一起聊天,夜深了就休息,天亮了之后看着窗外的风景——南方的坡屋顶建筑,脑子里不由得想到这种类型建筑的建模方法。漫长的旅途令他们身心俱疲。幸好“春城”昆明秀丽的景色给他们很多的惊喜,高海拔气压使他携带的牙膏、洗面奶打开盖后喷出来的趣事也让他暂时忘却了之前的舟车劳顿。一行人抵达昆明理工大学后休息一天,准备21日的正式比赛。
鲁歌阳说,参赛的人特别多,进入赛场自己很紧张,担心电脑出现故障或没保存作品等意外状况。但他觉得别人比他还紧张,他有信心,因为准备得充分,比赛完之后他更坚定了自己能拿奖的想法。果然,第二天成绩一公布,他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
鲁歌阳说,这次能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必须要感谢老师辛苦的教导和上届土院科协部长程毅博等学长的帮助,学长过来人的经验像一针强心剂,让他们对比赛有了直观而全面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鲁歌阳是校学生会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在准备比赛的那段时间里,学生会工作、准备比赛和学习三者的平衡是最难的事情。考试一门一门结束,学生会工作一项一项的完成,便全力以赴投入比赛的准备,加上西安7月份四十多度的高温,那段日子实在太难熬了。由于比赛是团体赛,专业性高,他最近正在筹备并建立小社团,并准备面向学校招生,希望更多感兴趣的同学更早地参与其中,抓住兴趣,打好基础,以便明年的团体比赛获得更好的名次。
放弃梦想,坚持理想
鲁歌阳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高中的时候他曾有一个建筑学梦想,想设计一座融入自然风光里的流水别墅,但又让人不解的是这学期他却毅然放弃了转去建筑学专业的机会。他说:“我当时犹豫了两三天,上课,吃饭甚至睡觉都在想,最后找建筑学的学长联系,打电话询问导师,还请教了一位建筑学教授和一位规划设计院院长,最后,我决定放弃这次机会,不后悔。”
坚持梦想固然可敬,选择理想更是难能可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机会面前坦然放弃。就像是用手中的面粉去做或许美味的蛋糕,还是去做必然可口的烙饼,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抉择。

获奖后的鲁歌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作品——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俯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