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我校朱虹教授指导的“机器视觉应用技术研究团队”荣获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资助。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组建于2000年,该团队主要进行图像处理、视频监控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组建以来,先后有700余名学生参加、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奖17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项、软件著作权2项,有14个项目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资助,其中优秀结题12项。
“后妈”朱导
“作为一名教授、博导,很难想象她能对我们普普通通的本科生这么耐心,这么照顾我们,为我们着想。”一名朱老师带的本科班上的学生如是说。而朱老师不以为然,“班级导师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我能做,当然也会努力做好。”她为每个本科班安排一名研究生作为他们的“小导”,负责班级中同学们的学习及日常琐事;她每年为班上前五名同学买月饼,并给他们的爸妈寄一封信回家……
在自动化学院里有一条潜线:学生——自动化科协——分配项目、安排“小导”——参加“科技节”、“挑战杯”。在最初的时候,这个选拔是极其严格的,从课余作业的布置,到小项目间的考核都是筛选的标准和关卡,但后来这个标准被不断放宽。“考核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坚持与否才是最重要的条件,我并不想把它做成一个象牙塔,而想做成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参加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事,尽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朱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件事做起来很难,出成绩更难,但朱老师坚持在做着。
“小导”是朱老师的研究生们。朱老师说,“我们要使团队形成良好的持续性,只要你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陪你走。”朱老师是引路人,而小导就是护航者,小导们把它叫做“反哺”。“朱老师先教会我们做人做事,再教技术,在朱老师这里,我们享受到的是家庭般的气氛,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分享自己的东西,这种感恩,来源于感情。”
“特别舍不得朱老师这样,老师身体不是太好,但还是经常半夜收发邮件,每次想到都好心疼。”朱老师的一名学生说,“我们私底下经常叫朱老师‘老佛爷’,真的希望老佛爷吉祥。”另一位学生说:“朱老师特别擅长鼓励别人,她说优秀的人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优秀,要带有色眼镜,去找优点,去佩服别人,要有书、有爱、有阳光。”
“你可能见过点一次名之后就记住学生名字的朱老师,你可能见过抓住每个学生特点的朱老师,你也可能见过能容忍你偷喝老师红酒、偷吃方糖的朱老师,但你绝对没见过直接踹人的朱老师。”朱老师的学生似乎心有余悸,“科研上的东西朱老师从不马虎,任何团队都是每周一小会,每月一大会,老师会认真听你报告进度,给你力所能及地帮助。生活上给的是包容甚至是宠溺,但科研上出了一点点差错都不行。”
朱老师说:“做学问一定要认真,但做人千万不要较真,较真你就输了。他们说我挺像他们的妈,我说是,后妈!”
“巧克力”姑娘程素娜
“哪位同学?”坐在阶梯教室后排的程素娜被大家起哄着站起来,“也许可以滤除部分高次谐波保留另外部分。”这个回答得到了朱老师的肯定,“嗯,不错的主意。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奖励呢?”时隔一周,再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带来了一盒巧克力,分给程素娜和另一位答题的同学一人一颗,巧克力是情人节她的先生送的。
如果说伞是许仙和白素贞的定情物,那么巧克力就是程素娜与朱老师结缘的开始。“当老师给你一个肯定的时候,你就会特别地有动力。”程素娜略显激动地说,“因为《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与生活比较贴近嘛,所以就愈发有兴趣了,那之后的笔记都是工工整整的。”此外,适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招人,程素娜积极报名,开始了她的“国创”之旅,同时,也开始接触朱老师的大家庭。
迎接程素娜的是接下来的暑假培训,天气炎热,教室又在顶层,但是小导们的耐心讲解,同学们的努力好学,使她做好了直面一切客观障碍的准备,任C++,Vs都到脑子里来,转化到电脑上去。偶遇瓶颈,小导做引导,同学们想办法,打破瓶颈时的欢欣又转到下一段程序中去。“暑假一直在做培训,寒假也不能闲着,除了几天小长假外,717就是我们的基地。”
传承中的“涩少年”赵永飞
本科时期的赵永飞是电信091班的学习委员,从本科到如今的研二,赵永飞一直在团队里成长。“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会更优秀。”他记住了朱老师说的这句话,大一期间他就开始接触“挑战杯”,大二去大连参加国赛,到大四时跻身小导队列,对新进学弟学妹们进行指导。我们知道,当一个团队组建成功时,等待他们的就是坚持,这其中的团队气氛、团队意志、团队精神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以老师为核心,教研室的家庭氛围感染每一个人。做项目熬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当然偶尔也会忍不住肚子饿,偷偷跑去拿老师的方糖来垫吧垫吧也是常有的事,直到整整一盒方糖被那帮“小朋友们”扫荡干净,朱老师也是哈哈一笑,“我就说么,这方糖都去哪了。”采访当天晚上,赵永飞说第二天要给老师一个惊喜,被问到是什么时,赵永飞腼腆一笑,“你等着……”,朱老师又是哈哈一乐,“瞧瞧,这就是我的学生,都敢跟我说你等着。”这种没大没小不就是亲昵的人才会有的么。
说到亲昵,就不得不说到小导们了。赵永飞大一时,除了朱老师是班主任外,班里还有两名小导。班会、例会必不可少,学习、生活也是一手抓。“什么时候开会呀?”赵永飞说有时候隔得时间长了点,那个叫“盟盟”的小导就会打电话过来问。开学伊始,小导就带他们去了工程训练中心,教他们装系统、编程、焊板子等,因为在此之前,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但是“盟盟”一遍一遍地给他们讲,细心又耐心。
“我甚至都没办法做到像当初学姐那么到位,”赵永飞说,“我采取公开课的形式带他们,他们不懂的时候来问我,我会给解答,不会像学姐那样直接问这里懂不懂,那里会不会。但是,那种分享的精神没有丢一丝一毫。每周一次小会,每月一次大会,团队之间相互提意见,比进度,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软妹子”姐姐独盟盟
一提到朱老师,一提到他们的电信091班,独盟盟就像拉家常一样满心欢喜地说着。
当时参加挑战杯时自己还不是朱老师的学生,但是因为参赛选手里面只有自己一名女生,朱老师走哪都带着她,对她特别照顾,俩人的情谊从此越来越深。之后,她跨专业考研做了朱老师的学生,刚刚研一,老师就交给她一个重任,担任电信091班的小导。“我刚刚研一,跟这帮小朋友的年纪差不多,老师居然放心大胆地让我去管这个班。”独盟盟说,“不过,老师就是这样,她非常信任我们,用人不疑。”
“毛孩子们总是让人不放心,那会儿我隔三差五去趟曲江,偷偷在教室后面观望一下他们上自习的状态。偶尔有那么几次被发现了。”独盟盟说完嘿嘿一笑,“虽说有时候觉得他们烦烦的,黏黏的,但是有些事会让人特别暖心。”班级出游很容易促进集体感情,一般由班长组织,但是这位被叫做“政委”的班长每次出游前都要踩点,画地图,“曲江池那次他带我去了,我才知道有多累。但是他每次都是那么做的。”说完,盟盟又调侃,“你们说他是不是‘二’?”是‘二’也是爱。还有赵永飞,每逢考试,帮班里同学复习,熬夜划重点也已成习惯。
班里,实习,挑战杯三处来回跑,很累,但很开心。挑战杯在西电调试时,朱老师派盟盟去现场查看一下,出发前,老师打电话问候,当结束盟盟给回电话时已经很晚了,“老师一直在等电话,关心这边的进度。其实不管老师有多忙,她的心一直在学生身上。参赛挑战杯的队员近百,老师让他们一人做一个Word,把姓名班级大致情况写上去,再附带一张照片,第二次见面时,老师已经能认出90%的同学了,她是在很努力地记住每一个人。”盟盟略带心疼地说。
We Are Together
2014年4月,西安理工大学机器视觉应用技术研究团队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近十年的岁月中,累计700多人次获奖,这体现的是一种坚持和传承。在这个以朱老师为核心的团队中,很明显形成了本、硕、博为环行线的动态管理。
“在这个教研室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家的温馨,什么是团队的默契,什么是团队意识,特别特别特别幸运能够参与这个大集体,人才的阶梯式培养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收获。正如老师说的:育人大于教书,先做人,才能做事。”团队中的一员如是说。
“我们的相处方式就是一个兄弟姐妹间的相处,大家每个人都毫不吝啬,无论是科研还是欢乐,无论是唱歌还是舞蹈,我们每年圣诞都要举行一个party,大家自娱自乐,玩得不亦乐乎。”团队中另一员如是说,“每年都有好多学长来看朱老师,我们偶尔还在朱老师家自己做饭,人太多,碗不够,我们就用杯子盛米饭来吃。”
赵永飞说:“我记得带过我的一个学长叫卢夏坤的说,我们应该学会分享,分享我们的学习,更要分享我们的生活,会分享的人才能更加愉快的学习,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个地方尽我的微薄之力,我并不优秀,但正因为大家的存在,我们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朱老师说:“做任何事情,对任何人,把爱放在里面。”

朱虹教授与她的小朋友们:独盟盟(左一)、赵永飞(左二)、程素娜(右一)、张晨(右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