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园英才:怀感恩之心 走自强之路
2015-03-26 17:49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1327班 刘 庆 

 

 

 

    我是刘庆,来自四川绵竹,现为我校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柳工”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优秀党员、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荣誉,并于2013年保送研究生。

 

       苦难中奋进

    我的家乡是“汶川”地震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震后余生,我感到生命的珍贵和人间真情的重要,于是,我毅然加入玉泉镇抗震救灾志愿者工作中,发放救灾物资,为灾民帐篷消毒。2008年8月,学校在板房复课。板房教室里,夏天温度最高时可达到38-39度,冬天刺骨寒风从缝隙中刮进板房,雷雨季节教室漏雨和积水经常发生。板房里的一个雷雨夜,令我至今仍心有余悸。那晚雨很大,一片漆黑,只有一道道闪电照亮四周,每个雷都带着整个板房一阵阵颤动,吓得我和舍友都不敢睡觉,就在这时,随着“噼啪”一声巨响,宿舍的房顶被掀开了,大雨狂风都灌进宿舍,惊恐、寒冷让所有人蜷缩在一起。我明白,在震后艰难的环境中,只有奋进才能重建家园,于是我刻苦学习,丝毫不敢懈怠学业。为了弥补因地震而耽误的学习时间,我特意买了一个手电筒,方便自己在宿舍熄灯后,趴在被窝里多看一会儿书。我日日努力着,用行动拼搏着,最终考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汶川”地震给了我在正常环境中难以体验的东西,地震后艰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造就了我自强不息的品质。

 

    勤学铸就成功

    我觉得,地震后能上大学很不容易,我必须学有所成。大学期间,我从没落过一堂课,每天清晨,或在草坪,或在操场,英语朗读声从未间断。课堂上,我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做好笔记。这不仅可以让我学得更轻松,而且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理解知识点,节省的时间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多接触一些课外的东西,以求得真学问。我的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大三时凭着96.58分的平均成绩拿到国家奖学金,并保送研究生,被评为优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后,受邀参加了我校首届“身边的榜样——201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交流会”,《西安理工大报》以“中国梦•青年志”为题予以报道。

    目前,由我申请并立项的课题有3项,已有3篇学术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录用。2013年,我参加了“企业情景模拟实训”课程创建的项目。从实验室的布局、模拟角色、教学道具到实验流程等方面的设计,都必须一点点完成。从理论上看,很简单的一个实验环节,在实际设计时经常会重复修改很多次,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如课时、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每当课程试讲出现新问题时,我总是需要反复思考,甚至几十次地重新检查并改善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尽管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坐得脖子和腰疼得受不了,但我从来没有半途而废。甚至,身边的同学也会不理解我,“一个女孩不要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差不多就行了。”但是,我却认为一件事尽全力做,做得严谨,心才会无愧。在我的坚持下,主要由我设计的“企业情景模拟实训”课程在试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终被列入教学计划,面向学院所有学生开设。

       竞赛磨砺品行

    一个人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当你不确定自己真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请你好好努力,不要放弃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机会去选择你想要的,而不是你去被别人选择。在以学习科研为基本要务的同时,我也不倦地进行着学以致用的实践探索,因为我知道走出学校的象牙塔,社会远比书本来得复杂。因此,我一直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磨砺自己的品行。

    在我所参加的各类科技竞赛中,2012年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给我的影响最大。在模拟经营中,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进而会出现一连串的不确定性经营决策问题,而每次改变一个因素,整个模拟过程就要持续一整天才能完成。在训练的最后阶段,甚至做梦都在进行沙盘模拟。如此训练了4个月之后,获得了陕西省第二名,并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随后,学校新闻网报道了比赛的获奖情况。

 

    奉献回报社会

    “汶川”地震让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一面要重建家园,一面要承担沉重的大学学费。正在为钱而发愁的时候,是社会爱心人士给予了我援助。我很感激当年帮助过我的热心人,想着必须要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再苦再累,都必须要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于是,我多次到敬老院做公益服务,到西安血库无偿献血,到社区进行公益知识宣传。

    2011年暑假,我说服了学校互助社,组建了“乐途实践队”,去地震重灾区绵竹进行暑期支教和社会服务。在夏天最热的7月,我们早上去支教,下午就去周边城镇做关于家电下乡的社会实践调查。支教是很累的,有时的确不想动了,甚至想到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辛苦但是充实,也收获了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调查报告获得了科技节一等奖。我和队友在四川绵竹支教的事迹,被绵竹电视台《新闻目击》栏目报道,同时也被《今日绵竹》报刊载,在当地得到了一致好评。

    2014年12月,随着天气逐渐转寒,非空调公交车的硬板座椅使乘客乘坐时的冰凉不适感大大增加。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温暖的出行环境,我带领支部党员与“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王曼利老师所在的公交二公司联合开展了“学子送爱心 公交传温暖”的活动,利用活动经费与自己的爱心款,为258路公交车的座椅全部加配了棉坐垫。这样,一方面,温暖乘客,倡导市民积极选择公交出行,以减少堵车及降低尾气污染;另一方面,宣扬了我自己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的理念。此次活动得到了西安电视台《西安夜新闻》栏目的全程报道,而我所带领的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而现在,我仍坚持着最初刻苦学习、严谨科研、感恩奋进的诺言,不断实践,不断进取。实践带给我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蕴含着感动与拼搏;实践让我和同伴之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实践认识的加深。我觉得要明白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认清并找准自己的路,不断实践自己,才会让思想闪光。

 

       链接

    今年1月31日,《中国青年报》第5版刊登文章《2014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揭晓》,我校研究生刘庆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2014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以“‘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青年自强·圆梦中国”为主题,旨在通过这一活动,树立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此次寻访活动于2014年9月启动,在为期3个月的报名结束后,通过校级、省级团委的推荐,经专家委员会审定,最终产生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8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他们将共同分享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220万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