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2014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7月27日至30日在沈阳东北大学落幕,我校机械学院学子唐江瑶、李攀、郑亮奎、李鹏辉、谈点5人团队的作品《功能复合型教学模型机床的创新设计》获得了大赛作品设计奖一等奖。
准备阶段:孜孜不倦
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是时间和汗水。
采访之前,我本以为这个设计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很多地方只需要一个思路而已,当我听到机床的制作前前后后共花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很是吃了一惊,5个人能将半年的时间的心血用在了一件作品上,坚持和耐心必不可少。
唐江瑶告诉我,自接到通知一直到参加全国的决赛,机床的设计和制作一直在进行,从未间断。其中3月参加了校赛,5月参加了省赛,最后才是7月参加国家决赛。起初的时候,机床并不是很完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想法和新的思路才一一体现,他们的作品也渐渐趋于最终的样子。在这期间,团队的几个人也都有课和考试,但还是几乎每天把下午的时间花在了机床的设计和制作上,后期将要参加决赛的时候甚至于一整天都呆在实验室做,为了这件作品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汗水。
重在过程:有笑有泪
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一条路走下去也不会永远的崎岖不平。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在选题上,整个团队用了很多的心思,最终考虑了比赛终究还是要注重专业的知识和要制作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于是确定了“机床”这个设计目标。
团队必须的要素是协作和服务,而不是没有分歧,这个团队也一样。说到准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很自然就谈到曾有的那些分歧和争论,唐江瑶和李攀就经常因为设计的想法不同而有争吵。说到争吵的时候,唐江瑶还是笑着的。当在事后能够笑着说起不开心的时候,那些曾经的不开心很显然都已经不再算什么大的事情了。同时,争吵说明了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在意。再者,争吵过后,关系更好,这才是真的情谊,争吵只是感情的一个催化剂而已。
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经费的问题,因为作品加工等需要很多的开销,所以很多的时候团队都因经费而发愁。不过,在烦恼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温暖,团队遇到这些事的时候,指导教师张喜和刘青给了团队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经费的问题,被他们顺利地解决了。
有老师带来的温暖,更有付出看到回报的笑颜。收到进入决赛通知的时候,是整个团队最高兴的时候,众人那么久的付出终于看到了希望,仿佛辛勤的老农一年的劳作终于等到秋收的喜悦,难以言表。
比赛之外:学习收获
比赛最重要的往往不是比赛的成绩,而是比赛之中和比赛之外的收获。
7月末,机床模型在150多件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半年来的辛苦终于看到了最后的成绩。荣誉过后,总是能更清楚的思考得失。谈到收获,唐江瑶跟、谈点说到了很多的细节。
比赛重在过程,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合作和接触,通过这些,既学到了东西,又能懂得许多关于为人处事方面的技巧。除此之外,过程虽然辛苦,但是那段时间能够忘我的投入到其中,有种特别充实的感觉,这对未来也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谈点还特别提到老师的作用,说到负责机床设计的张喜和刘青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这个团队,不是5个人,而是7个人。比赛的成绩的取得,既是因为同学自己的策略和方案,又是因为老师的推荐和指导,制作的过程中,很多地方老师都会亲力亲为,争取把理论变成实践,让作品从将就到完善。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奋斗过必然会有收获,正如这个团队一样,也正如更多的成功者们。风雨之后,初阳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