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西理工人:怀念恩师戴振霖教授
2014-11-26 11:49 水利水电学院 宁利中 

 

    恩师戴振霖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使我经常想起跟随戴振霖教授学习和与他一起工作的日子。
    戴振霖教授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北工学院毕业,然后留校任教。经历了水电学院由西北工学院、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机械学院到西安理工大学的变迁。

 

       初识

    我是1981年报考了戴振霖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但认识他是从1982年2月我的本科毕业设计开始的。当时我选报了戴振霖教授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并被分配到他指导的毕业设计小组。我们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戴振霖教授主持的《水工隧洞设计规范》专题研究中关于水工隧洞衬砌的静力计算问题的公式证明。戴振霖教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住在西安理工大学对面的西安交通大学,几乎每天都来检查指导我们的毕业设计,使我们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1982年9月,我成为戴振霖教授指导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从那时候开始,我在戴振霖教授指导下,开始了我的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戴振霖教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课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由于当时研究生教材缺乏,他亲自撰写讲义,一丝不苟。戴振霖教授非常重视研究选题与实地调研,在我们的课题研究阶段,他亲自检查模型设计,要求做到万无一失,使我的研究生研究课题于1985年3月提前完成,并受到评阅人的一致好评。戴振霖教授认真而不刻板,处处为他人着想,在专业上严格要求,同时注意对我们的人文培养。我们在北京、南京、合肥的调研完成之后,戴教授带领我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开阔了眼界。

 

       合作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到水工结构教研室任教。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戴振霖教授的指导下,我和他一起参与了一些设计项目,当遇到问题请教时他总是耐心认真地回答。除此之外,我还和戴振霖教授联合指导了几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都是窄缝式挑流消能工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也都联合发表。后来,我主持了洛河狄家河水电站的规划设计项目,请戴振霖教授技术把关,他很乐意。由于工程在偏远的野外,要经常去现场选择坝址,布置地质勘察位置等。只要甲方建设单位的接人公务车来到学校,戴振霖教授不顾年事已高,随叫随到。他非常细心并富有经验,下工地时总带一个小手电筒,预防天黑仍在野外的情况。在工地上他总是走在前面,爬山过河从不输给年轻人。

 

       怀念


    1994年2月我出国日本,那时戴振霖教授已经退休。出国前,我和妻子到戴振霖教授家进行了拜访,告诉了戴振霖教授我去日本的消息。他很高兴,嘱咐我许多注意事项,还特别告诉我说,你们现在这个基础,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日本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国后,在理工大学偶尔还可以遇到有事来学校的戴振霖教授,和他有时仅作简短交流。知道他的身体很好。由于工作繁忙,想去他家拜访他一直未成。由于回国后,我到了水力学研究所工作,和水利水电工程系联系减少,他住院的事情我一点不知道。是我的研究生同学张俊发教授从学校的讣告中知道了戴振霖教授逝世的消息,及时电话告诉了我。由于知道后已经是告别式当天,我和张俊发教授及大学同学简政教授急忙驱车前去西安殡仪馆,赶到时追悼会已经进行了一半,终于见了老先生最后一面。没有想到他是在88岁时离开了我们。
     

    贡献

    戴振霖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的水利水电教育与研究奋斗终生,对水利水电事业有许多重要贡献:

    教书育人,培养水电事业科技人才

    戴振霖教授长期担任西安理工大学水工结构教研室主任,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他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主讲《水工建筑物》课程,指导《水工建筑物》的课程设计,同时指导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为研究生主讲《水工隧洞衬砌的静力计算》和《泄水建筑物的布置与体形设计》。1982年开始,戴振霖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水工水力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深受学生爱戴和欢迎。他曾承担了天津大学主编的《水工建筑物》部分全国统编教材章节的撰写,他还撰写了《泄水建筑物的布置与体形设计》、《水工隧洞衬砌的静力计算》等研究生教材讲义,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

    水电工程设计研究

    上世纪80年代,西安理工大学成立了水电土木设计研究院,戴振霖任总工程师负责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戴振霖教授亲自参加与领导的设计有泾河茨坪水电站的设计、泾河程家川水电站设计、洛河狄家河水电站的规划设计、石砭峪水库泄洪洞修复设计研究、石砭峪水库供水支洞修复设计研究等工程。改革开放前,他还参加过许多水电站与水利枢纽的设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石砭峪水库的两项工程是在原施工已成洞基础上进行修复设计的,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研究成果,对于原设计的体形在限定条件下进行了有益改进,大大改善了洞内流态,在出口采用了新型消能工——窄缝挑坎,其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的科技进步奖。

    水工水力学研究

    1982年开始,戴振霖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水工水力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西理工成为国内继水科院后最早开展窄缝式挑流消能工水力特性研究的单位,完成了水利水电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对窄缝挑流消能工收缩段的压力分布、收缩段控制水深、急流冲击波、挑流挑距、冲刷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石砭峪水库泄洪洞对于减少急流冲击波的体形进行了深入研究。戴振霖教授在国际会议、《水利学报》及《西安理工大学学报》等发表有关窄缝式挑流消能工等研究论文数十篇,并亲自指导石砭峪水库泄洪洞模型试验的专题研究,将修改的泄水建筑物体形与窄缝式挑流消能工应用于石砭峪水库泄洪洞,是国内最早将窄缝式挑流消能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之一。因此,获得了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水工地下结构研究

    戴振霖教授对于水工隧洞衬砌的静力计算具有独到的研究,其成果发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等数篇论文中。他曾参与了1985年版《水工隧洞设计规范》的修订和撰写,主持了《水工隧洞设计规范》隧洞衬砌的静力计算部分内容的证明和论证。他将水工隧洞衬砌的静力计算的程序移植到PC—1500手提计算机上,为现场快速分析水工隧洞衬砌厚度的合理性提供了方便。由于他在水工隧洞方面的成就,成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主要成员,承担了上世纪80年代金堆城尾矿坝泄洪洞事故的调查。戴振霖教授在大坝应力分析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其成果发表于《水利水电技术》等杂志,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为安康水电站等工程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戴振霖教授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他的精神和人格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本文作者系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作者(右一)与硕士毕业答辩委员合影,右三为戴振霖教授。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