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西理工人:不愿离学生太远
——访全国高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西北地区二等奖获得者刘锴
2014-09-23 10:53 学生记者 罗敏娟 

 

    刘锴,1979年10月出生于湖南。200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8月进入我校理学院任教,主要讲授本科生《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曾指导本科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两项、国家三等奖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6月14日,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西北地区复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校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刘锴以第四名的成绩荣获二等奖。刘锴说,这类比赛体现了大家对教学环节的重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老师的授课积极性。

    刘锴是在陕西师范大学读的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聊起他的大学生活,刘锴说,当时学习氛围特别好,大家一起上课,晚上大多数人都会去上晚自习,如果有人不去上课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那人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他大学时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也会参加一些作品竞赛,学习编程。那时候电脑刚刚普及,应用并不广泛,他们宿舍集资买了一台电脑,大家就在上面查资料、学习,没人玩游戏。当时,对他们来说,毕业找工作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大家并不太操心将来就业的事情,学习更多地是出于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喜欢和渴望。

    刘锴认为,大学生对书本知识渴求的下降,并不只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这种状况是社会大环境的一种表现,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会有差异。大学生们受到各种信息干扰,不免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对知识做一个划分,觉得有用就学,无用或用处不大就不学,这是一种功利性的学习。刘锴说,本科生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多学一些东西,因为有些学习内容在短期内看不到效用,比如大学物理基础课程,这门课不是你一学就会做什么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积累,为你走进更高的知识层面当垫脚石,只有基础课程学好了,才会有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刘锴2005年来我校执教,如今已近十年,桃李无数。他的讲课风格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教过的学生说:“刘老师讲课太搞笑了,很有意思,有时候还会穿不同风格的衣服吸引大家注意力,有一次穿了一件很潮的荧光绿色上衣。”另一位学生说:“老师偶尔在课上会给我们说他身边发生过的有意思的事,我们做题时,他会走下讲台看我们做,课堂气氛特别好。”提及这些,刘锴说,自己对大学时代的统计物理老师印象深刻,那位老师待学生很亲切,讲课语言幽默,举例也很恰当,把枯燥的统计物理教得很有趣。因此,自己受了影响,教授学生时也会偏重通俗易懂,让学生爱上听课。

    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时,刘锴立刻变得活跃起来。他说,他最看重学生的是对实验和知识的热情,自己教过的学生有两个他印象特别深。一个叫独育飞,特别有想法,肯钻研,动手能力也强,他做事不会因为条件不够就放弃。在一次校科技节上,他用三合板做了一个多维机械手臂,李言教授看了,很赞赏。这项作品在理学院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完善,在后来的“挑战杯”比赛中也获了奖。这位学生在本科期间就申请了好几项专利,工作一年后就被公司老总点名表扬并提拔。另外一个叫徐永奎,想法多也有热情,老师带他到实验室参观,两个月后他就向老师申请补充仪器和试剂,那时大家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直到他做出成果。刘锴对他赞不绝口:“非常勤奋,做起实验来会连续几个星期睡在实验室里,有的时候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早上来了见他头发乱得像草一样立在头上,精神却很好。”现在,他是复旦一名研二的学生,很受导师器重,有时也会去国外参加一些项目。

    刘锴提起学生,总喜欢说聪明两字。他说,现在的学生思维都很活跃,好奇心重,有时却会迷茫。他做学生时,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敬重,但现在的学生更胆大,敢于和老师交流,不只是问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上等问题也会谈到。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老师是一项十分轻松的职业,刘锴对此彻底否决。“我工作以来最大感觉就是忙。”刘锴说,大多时候他都会工作到晚上十点以后。今年带了三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周末还要给重修班代课。上课前要备课,课后得批改学生作业;科研方面得写文章,做实验。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以前,要做项目时,寒假要忙着报项目,暑假要写论文、做实验,但比起上课时候,时间上能更自由一点。刘锴开玩笑说:“老师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把工作带回家做,但这也说不清是工作更自由,还是回家还得工作。”

    刘锴的科研方向是生物物理。他说,看着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回报,这让他最感欣慰。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