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陈星同是在教学区足球场,看着一袭长裙、长发飘飘的她从远处走来,才发觉美女也是可以当学霸的。交谈中,她显出四川女孩的特质,坦诚并热情地向我们述说她对于大学的感受与心得。
初入校,生活环境的简陋让这位过惯安逸生活的四川女孩很不适应,加之对自己所选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不喜欢,她有了回高中复读的念头。但当她将这个想法告诉自己的父亲时,父亲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她对大学的看法。父亲告诉她:“大学不是成就你的地方,更不是你享受生活的地方,大学应是一个积蓄你力量的地方,在大学里,要获得的是知识、能力、经验,为自己更好地走向社会做铺垫。”父亲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陈星同,她开始学着适应大学。
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陈星同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宣传部与外联部,在将近一年的社团活动中,陈星同画过宣传板,拉过赞助。她感到社团活动提升了自己的胆识与交际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陈星同努力汲取知识,因为她深信,知识的价值总有一天会体现出来。
她在大一时参加过不少经验交流会,诸位学长学姐的事迹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不仅学习好,自己还做出不少小发明,在各种实践比赛中拿奖;有人在大一就筹备自己的事业,待到大四毕业时公司已有所发展;有位“考神”几乎参加过学校所有的比赛,有好多她连听都没听过。亲戚中有位姐姐曾给她讲过一个实例,姐姐所在单位的局长有个在一所二类大学读书的儿子,大一过得浑浑噩噩,到了大二好像突然开窍了。在学习方面特别努力,连续三年拿了校级最高奖学金,还获得不少小发明专利。以这些资本为跳板,他考研一跃成为香港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所有这些事例,都对她产生过影响,让她觉得生活不是总是无聊的,就看你怎么过,怎么选择,而她选择了去奋斗。
辛勤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14年4月27日,第七届张光斗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奖典礼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陈星同作为17所水利兄弟院校的48名获奖同学之一在清华园领奖,并合影留念。
谈起自己这次清华行,陈星同有三点感悟:一是作为大学生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对自己的学校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贡献自己青春于祖国事业建设的奉献精神,这同时也是张光斗老先生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三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陈星同说,大学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一味地死读书,而要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大学里进行创造,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的各种比赛,体现知识的价值。她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一定要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有选择性地听取学校的各种讲座,以及有选择性地与老师、优秀学长学姐交流;其次要留个心眼,大学生的好多赛事都不会有人来告诉你,需要你自己去查询,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最后便是要积极参与,用心去做,付出汗水。
她现在越来越体会到父亲在大学初对她忠告的意义,觉得万事不能太早下定论,走一步看一步,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待到机会来临,才不至于错过。
陈星同评价自己是个急性子,为人随和。她喜欢逛街、购物、游玩、K歌,她还得意地称自己是“麦霸”。来到异地西安,陈星同表示很少回家,只有寒暑假才有时间回家看看爸妈。谈起自己的感情生活,陈星同认为北方人的性格显得保守含蓄,不像南方人那样开放热情,虽然自己现任男友是西安人,不过挺合得来。对待爱情,她的态度是不拒绝,把这当成生活的一种经历和成长过程。她很自信地说,自己会理智平衡好感情与学习。
如此豁达的生活态度,自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陈星同的父亲是一位会计,曾经因为家庭的羁绊,放弃了去西南财经大学读研深造的机会,这让父亲有些后悔。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积极努力,考取了会计资格证。陈星同谈起父亲很自豪:“他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去重新学习英语,每天背单词,这种精神让我很崇敬。”她说,父亲以前是文科生,会讲很多道理,很会劝导人,她有什么迷茫的,被父亲一劝便豁然开朗。母亲是一位英语老师,令人敬佩的是,语文专业的母亲英语完全依靠自学,在成人考试中,以全省第一的傲人成绩而顺利成为一名英语老师。陈星同说,母亲做事严谨认真,好学有毅力,并且有一颗年轻的心,让她觉得特别励志,特别感动。
当我们问及陈星同的后期学习规划时,她说出自己要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决定,她还准备考雅思,为自己以后进一步深造做好长远准备。
大学是个积蓄力量的地方,这是陈星同父亲勉励她的一句话,同时也是陈星同分享给每一位同学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