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西理工人:师者父母心
——访2012—2013年优秀本科生导师桑国臣
2014-04-22 14:24 学生记者 裴佳芬 

 

桑国臣,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114班班导师,第一学年考试中,土木114班30个人中,有9人考试成绩排名位于全年级150余人中的前20名。在第二学年的考试排名中,班级有6位于全年级前15名,并且有1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手绘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的佳绩,班级四级考试在第二学年末取得通过率69.9%的好成绩。

 

老师的“大学论”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老师眼中的大学。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始终是第一天职,“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是成为一个优秀大学生的基础,也是未来个人发展和建功立业的前提”。因此,从同学刚步入大学开始,老师就格外注重班级学风的建设与培养,因为他知道,大一、大二是同学实现由高中到大学转型关键期。刚从高三的题海里摸爬滚打出来,面对大学生活的精彩纷呈,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有所放松,就好像从悬崖峭壁突然转移到万里平川般的松了一口气。“从高中到大学的这个阶段,同学们普遍存在一个共性,就是人生第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实现了,但对于下一个奋斗目标尚未真正确立,所以部分同学会感到迷茫,以及无所适从,有些甚至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果不能及时对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帮助其尽快树立起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迷茫状态’就会持续时间越长,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老师告诉记者。

现在,土木114班的同学们已经是大三了,老师对同学们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了学生们对于未来的想法及选择上了。面对未来,有些人想要考研,有些人想要工作,也有人想要出国,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专业结合起来,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此时桑老师来最为关心的问题。

虽然老师到理工大任职仅有四年,当导师也只有三年的时间,他的第一批本科生即将步入大四阶段,但是老师早已想好了该如何去指导同学们的大四生活,他认为,大四是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自我完善阶段,不论你将来的选择是什么,是工作,是考研,亦或是其他的选择,总之,不会再有像在学校一样的生活了,而在你迈入你的下一个人生阶段前,大四可以说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你将来的工作,将来的人生,都会在这个阶段做出最后的决定,所以老师说,“我会尽量让我的学生在这个阶段由感性变得更加理性,使每个学生在这一阶段实现大学与未来的无缝衔接,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真诚的师生相处之道

被问到和学生相处之道时,老师很认真的告诉我两个字“真诚”。在他看来,真诚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主要的桥梁,要想和同学们有一个友好的关系,首要的就是真诚相待,这样才能使师生交流畅通、高效。

老师经常会给同学们说这样一句话:“年轻,一切皆有可能”。在老师的眼中,每个人的未来都可以精彩,重要的是你这段路会怎样走过,中国有句古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便是“你即你所为”,一个人所选择走的路便决定了他日后的人生之路。因此,老师很关注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总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中,大家也很乐意问老师一些自己遇到的难题和疑惑,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老师都会尽其所能的为大家答疑解惑,通过短信、电话、谈心等方式耐心开导,以尽可能柔缓的节奏助其解开心结,参与集体,使其能够畅快的思考,而非思忖,真心地去生活,而非过活。

“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大学这四年里都能够做到寓乐于学,也就是能够快乐的学习,至于今后他们毕业了,我只希望他们有一天在想到我的时候,觉得这个导师可以,便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老师淡淡的笑道,记者却从他平静的眼里看到了希翼,那是对自己的学生能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希冀,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学生们认可的希冀。

 

老师的“柔情”

除了担任本科生导师外,老师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还担任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等工作。此外,老师科研任务也很多,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等项目,因此,平时的生活总是很忙,最大的遗憾就是陪女儿的时间不多。老师说起女儿的时候,本来稍显严肃的眼里立刻融化出一股温柔的笑意,那是一种洋溢着幸福的笑意,仿佛六月的阳光般美好的笑意,看得出,老师很爱自己的女儿。

同样,老师也很爱自己的学生,正所谓“师者父母心”,这句话在老师身上得到了验证,他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比起班级这个称谓,我更希望我和同学们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的不仅仅是师生情,还有亲情,我作为他们的导师,看着他们平安的成长,然后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份自己追求的事业,都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便是我最大的满足。”老师说道。 

师者父母心,“对学生的过去和将来负责”是老师一直坚守的信条,四年的大学生活虽说短暂,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也从未停止,他始终热忱的希冀着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的全面人才,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